100章袁世凯的滑铁卢
金玉均政变成功了,清国留在朝鲜的最高长官,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带着1500清军驻守汉城的袁世凯就惨了,公事私事都不如意!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出生于豫省项城的一个大家族,出生的那天,叔祖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其取名为“凯”,加上辈份“世”字,顾名“世凯”。
袁世凯自幼志向宏大,可两次科举却名落孙山,不得已,1881年10月前往鲁省登州投奔驻防当地的吴长庆。袁世凯在军中表现良好,很快被破格任命为帮办营务处,他虽然一度对科举厌倦,但仍不甘心,在吴长庆幕府中继续读书,准备功名,但清朝属国朝鲜突发事变,改变了袁世凯的人生轨迹。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从此,大院君一方面在朝堂上为所欲为,一方面又利用手中的权力霸占了儿子的老婆闵妃白嫩嫩的身子,给他的儿子送上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这个爬灰佬!闵妃也不是省油的灯,一边在公公的身子下婉转求欢,一边又派出心腹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
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被吴长庆报以首功,得到朝廷的奖赏,命其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守汉城,协助朝鲜训练新军。
袁世凯出手大方,好交朋友,留镇朝鲜期间,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还和金允植、金炳始等多名朝鲜士大夫结为忘年之至交,让他在朝鲜士绅中名气大涨,被称为“袁司马”。
连实际掌握朝鲜统治权的闵妃也经常私下里召见袁世凯,一来二去的,袁世凯就和大他8岁正值如狼似虎年纪的闵妃好上了,给国王李熙又戴上一顶绿油油的帽子。吴长庆在的时候,两人还是偷偷摸摸,吴长庆刚一走,袁世凯就“翻身农奴把歌唱”,总算当上了朝鲜的太上皇了。
哪知还没过够瘾,闵妃就死了,而且是被活生生干死的!知道确切消息后,袁世凯忍无可忍,纵马回到军营,第一时间电告朝廷,然后点起兵马,想找日本人报仇。
没等袁世凯整好队,日本人却找上门来了,这次来的是一个大队,大约1100人,由一个少佐大队长带队,不过队伍后面跟着山县有朋,他想就近指挥。当然,日本人都穿着朝鲜军的马甲。到达清军军营的正门,日本人大摇大摆地架设阵地,完全没把清军放在眼中。袁世凯大怒,提枪就想冲锋,被几个心腹死死拉住,不让他冒险。袁世凯很快冷静下来,针锋相对安排起防守来。
这时,一个小太监走向前,向袁世凯宣读起国王李熙的圣旨来,圣旨很长,不过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礼送出境”。听完圣旨,袁世凯气得七窍生烟,一把夺过圣旨撕得粉碎,把小太监吓得半死,一转身,跑得不见人影。
那就打吧,袁世凯正要下令开火,这时,日本人的枪响了,只一枪,就打掉了袁世凯脑袋后面那条大辫子尾部捆着的绳子,duang地一声,袁世凯油光发亮的大辫子散开了,变成一副长发及腰的模样。看来大头兄没少用某王洗发液洗头,辫子保养得真好!
袁世凯吓懵了,一下子昏了过去。手下见他中弹,几个人急忙跑过来救护,背着他就往军营后门跑,其余人也不等命令了,拼命反击。可士兵们打仗的手艺实在不怎么样,对付朝鲜军还凑合,对付日军精锐差得实在太远。很快,很多士兵就中弹了,好在大多是双手,看来日军手下留情了。
而与清军对射的日军却没几个中弹的,清军的士气一下就没了,加上没有袁世凯的约束,立马就放羊了,什么都不带,扛着枪就往军营后门跑,有些人跑急了连枪都扔掉,好一群乌合之众!
没多久,袁世凯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在一个心腹的背上,急忙下来,命令队伍停下,想就地组织一次反击。可军心早就散了,大家只想着早点跑回老家,没人愿意再战,袁世凯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只好带着队伍朝鸭绿江跑去。后面追赶的日本人也做得很绝,没跟太紧,但只要看到有人松懈下来,就时不时开两枪,于是,清军又搏命地往前跑……
就这样,袁世凯被日军象赶鸭子一样的往鸭绿江方向撵,几天后,被赶过了鸭绿江,到达丹东一清点,只剩下九百多人,气得袁世凯怒火中烧,差点又昏过去了。
另一方面,日军却借此机会大量增兵,很快就控制了朝鲜主要城市,连睦仁也宣布要西巡藩属国朝鲜,大咧咧地跑到了汉城,住进了李熙的王宫。李熙屁都不敢放一个,还献上了自己最美貌的一个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