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章甲申政变
19世纪末,朝鲜王朝的封建统治风雨飘摇,朝鲜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876年,日本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了朝鲜的国门。1882年,随着《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订立,朝鲜的门户全面开放,外国势力开始全面侵入朝鲜,朝鲜半岛也逐渐成为列强的角逐场所。产生了资本主_义萌芽,实学思想也很发达,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朝鲜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摒弃旧思想、旧制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以封建地主阶级开明人士为主的“开化党”就是其中的代表。
开化党的主要人物有金玉均、洪英植、朴泳孝等,他们大多直接受到吴庆锡等早期开化派的直接影响和教导,同时又都有出国考察的经历,接触过资本主义文明。开化党以两班名门出身的贵族子弟为主,如出身安东金氏的金玉均;领议政洪淳穆之子、出身南阳洪氏的洪英植;朝鲜哲宗之驸马、出身潘南朴氏的朴泳孝;重臣尹雄烈之子尹致昊;王妃闵妃的侄子闵泳翊;领议政李最应(国王伯父)之子李载兢等。
开化党倡导开化思想,主张“外结日本,内行改革,联日排清,脱离清国,宣布朝鲜独_立,实行君主立宪”,因此又被称为“日本党”或“独_立党”。开化党领袖金玉均更是在甲申政变以前3次去日本,拜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为师,一心想在朝鲜发动一次明治维新式的改革。开化党得到日本的资助,逐渐成为朝鲜国内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与开化党相对的,就是长期执政的守旧派。守旧派坚持事大主_义,一心效忠宗主国清国,墨守成规,不思改革,因此又被称为“事大党”。1863年至873年执政的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就是典型的守旧派,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拒绝与外国通商。
1873年朝鲜王妃闵妃发动宫廷政变,夺取了大院君的政权,从此闵妃外戚集团开始统治朝鲜。闵妃集团标榜开放,在1876年和日本签订了《江华条约》,打开了朝鲜的国门;之后又分别派使团访问清国和日本,实行了一些开化政策,起用金玉均、洪英植、闵泳翊等开化党人物,形势对开化党有利。
1882年7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以大院君为首的极端保守势力驱逐闵妃而夺权,开化党也遭到打压。但是闵妃集团很快就卷土重来,引入清王朝势力进入朝鲜。淮军统帅吴长庆率3000清军进驻朝鲜首都汉城,镇压了壬午兵变,将大院君逮捕并押往清国天津卫受审,后拘禁于保定。
同时,壬午兵变造成了闵妃集团与开化党的分离。由于壬午兵变失败,朝鲜与日本交往的障碍(即以大院君为首的极端保守势力)基本被消除,开化党得以公开亮出亲日的旗帜;而再次执政的闵妃集团则对清国充满感激,所以逐渐蜕变成“事大党”,甚至连原先的开化党人闵泳翊,也倒向事大党了。由此衍生出了开化党与守旧派(事大党闵妃外戚集团)的争斗。
壬午兵变也是开化党人开始活跃于朝鲜政坛的起点。壬午兵变本身就是一次朝鲜政局的大重组,壬午兵变被清军镇压,号召“卫正斥邪”的极端保守势力也遭到清洗而一蹶不振,这在客观上为开化党实施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朝鲜国王李熙(高宗)在壬午兵变后昭告百姓,宣布他将痛改前非,断行改革。
在国王的亲自倡导下,开化势力增强,从而形成了推进改革的社会氛围,“开化”一词也为人津津乐道,成为社会上的流行语;同时,在壬午兵变后,清国洋务派引入了一系列洋务运动式的改革措施,在朝鲜设立内外衙门,开办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代购洋枪洋炮,代训新军,培养朝鲜的军事人才,有利于朝鲜的近代化,给开化运动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壬午兵变以后日本透过《济物浦条约》获得了在汉城的驻军权,既然闵妃外戚集团已经倒向了清国,变成了守旧派,于是日本就花大力气扶植开化党,还和开化党的金玉均等人密谋政变。现在由于唐刚的穿越,带着琉虾军不断攻打日本,日本国内的情况很不好,山县有朋和伊藤博文大大加强了开化党的支持,于是,历史走进了岔道,甲申政变不但提前了几个月发生,而且取得了空前成功。
1884年5月,法军把清法战争的战火引向了清国本土,开始进攻台岛基隆,清国南方形势危急。于是,朝廷打起了朝鲜驻军的主意,吴长庆奉调率领1500名清兵回国驻防,依靠清朝的事大党守旧派势力有所削弱,政变的时机成熟了,山县有朋亲自到汉城日本使馆坐镇指挥。
于是,吴长庆前脚走,开化党后脚发动了政变,史称“甲申政变”。由于有众多的日本兵换上朝鲜军服提供支持,政变过程比历史上血腥得多,闵妃外戚集团被屠杀一空,连闵妃本人也没能幸免。
本来山县有朋是想把闵妃软禁起来,不想吃相太难看,但架不住执行此事的一个小队士兵们大都是些好_色之徒,加上又换了朝鲜军的马甲,出了事可以让朝鲜军顶缸。于是,貌美如花的闵妃就惨了,被几十个士兵排着队轮流上,活活干死,至此,棒子们后来的圣人――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