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章清日甲申战争
袁世凯到达丹东后,立即写了一份详细的奏折,把汉城发生的事全交待清楚,然后用六百里加急送往燕京。慈禧太后收到电报后其实已经知道朝鲜出事了,拿出电报给朝廷众臣讨论,结果大家都没当回事,按照经验,东洋矮子也就这点能耐,时不时在汉城搞点事,占点小便宜。
可收到袁世凯的奏折就不同了,这是要把清国完全排挤出朝鲜的作派啊,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清法战争主战派们肺都要气炸了,西洋人打上门来还好受一点,毕竟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列强,可你们东洋矮子算哪条菜啊!纷纷进言慈禧要严惩日本,立即向朝鲜增兵,还要求和琉虾军联合去打日本东京,彻底灭掉东洋矮子。1884年的清国士大夫们还有点天朝上国式的小骄傲,不象甲午战争以后,他们从骨子里看不起东洋矮子,现在被日本人踩上头来,就想着立马报复回去,还要派兵去打日本的首都。
不过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法战争主和派却有不同看法,虽然他们也赞成报复日本,可也有个先来后到,当前最紧要的是清法战争,都打到东南沿海了,那可是大清的赋税重地,一旦有失,朝廷就揭不开锅了,所以他们提出先派外交人员交涉,实在不行,再诉诸武力。
见主和派们还想着外交交涉,主战派们立即火冒三丈,纷纷跳出来弹劾李鸿章,交涉,交涉,你李合肥就知道交涉,自从朝廷和法国人开战以来,你李合肥交涉了多少次,有哪一次交涉成功了?即使签了条约,还不是被法国人动不动就单方面撕毁。
李鸿章被打脸了,可也无可奈何,因为那都是事实。不得已,只好讨价还价,同意了主战派的部分做法,先向日本宣战,但要控制交战规模,在和法国人的战争结束之前,不进攻日本本土。
于是,朝廷的应对出来了,先召见日本驻燕京公使,训了一顿,再递上宣战书,两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于是,本应1894年发生的清日战争提早到1884年发生,史称“甲申战争”,看来唐刚这只蝴蝶的翅膀还挺硬,扇的风比较大!
然后派人中途拦下吴长庆,任命他为对日交涉钦差,带着本应去东南沿海的1500人赶往丹东,再调了3000北洋军,加上袁世凯带到丹东的九百多人,一起打过鸭绿江,打到汉城,打到釜山,把日本人赶下海喂鱼。不过他们也太小看日本人了,才五千多人,给日本人塞牙缝还不够。也是,朝臣中唯一把日本人看成心腹之患的刘长佑还在春城做云贵总督,现正在为清法战争殚精竭虑,他手下也有几营滇兵、黔兵在安南和法国人交战,可传回来的大多都是坏消息,基本上没有一次战斗是打赢的。
收到圣旨的吴长庆也很气愤,小日本也太无耻了,自己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就把朝鲜占了!马上带着手下调头,火速向丹东赶去。到达丹东后,发现朝廷调过来归他指挥的另外3000人也到了,又可以建功立业了,吴长庆很兴奋,可完全没想过万一打不过日本人怎么办!
休息了一天,吴长庆留下几百人留守丹东,带着其余的5000人就出发了。事先他也派斥侯去对岸打探过消息,得知对面只有一个大队1100人,于是就没放到心上,直到一天后碰了一个大钉子才痛心疾首。
到了鸭绿江边,地方官已经准备好渔船了,士兵们分批登船,朝着对岸出发。日本人被琉虾军祸害得也很惨,连火炮都没剩下几门,加上人少,所以也就没搞半渡而击了。老老实实呆在事先修好的阵地里,等着清军来进攻。
全部渡江后,吴长庆集合好队伍,有模有样地朝日本人的阵地进攻了。结果,自然是被打得屁滚尿流,这些都是日军精锐,又有精心准备好的阵地,对付清军这些乌合之众自然是游刃有余。
队伍进攻的时候还象点样子,败退的时候却变成放羊,大家争先恐后地过江,结果很多渔船都超载了,让一些落水的旱鸭子喂了鱼虾,到达对岸后一清点,才三千来人,损失近半啊,把吴长庆吓坏了。
打了败仗,吴长庆可不敢张扬,悄悄地派出心腹去给自己的老大李鸿章报信,并询问对策,结果把李鸿章也给吓坏了,立马让吴长庆按兵不动,在鸭绿江边修好阵地,还要他时不时地写点奏折给太后老佛爷报喜。
这事吴长庆擅长,于是要地方官征民夫来修阵地,然后守在阵地里时不时往对岸开几枪,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日本人也不急,他们也没有进攻清国本土的打算,于是,鸭绿江边的战事慢慢地发展成“静坐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