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的全不以为然。
在上述种种现象中,我自己却仿佛找到了萨特那句话的例证:“存在先与本质”。
或许我们还可用更通俗点的话来说明这“以讹传讹”几成合理存在的文化理由:“即人类幻想的外星人也有地球人影子。”
文不对题,即所谓的“跑题”,是做文章者的忌讳。就在在国人兴隆了廿余年的盛夏高考中,一旦作文“跑题”,其成绩即可为“零”。从“标题即为主题”计,内容与标题遥相呼,应是写文章者常识。而上面已近思维奔逸、文句芜杂的表述,貌似紧扣标题,但实与本文立意相去甚远了吧。其实,即便如此上面这一堆文字垒砌亦不过算是铺垫而已。故加个符号(一),以示区别。
(二)
一朋友以管理某网络为生。一日偶遇此君,吾怯生生地问:“什么是无厘头?”
“无厘头嘛,一句话还真讲不清楚。你看过周星驰《大话西游》吗?类似那种举止言谈不着调的搞笑港台片,就是无厘头范本。”
虽说没看过《大话西游》,关于周星驰表演艺术,我也糊涂得很。不过,对于港台影视片中,那种不单纯为了搞笑,应说旨在挑斗人们习惯性常识化直率情绪和常态思维神经的做派。我从耳闻目睹,到由忍俊不住要恶心,以至于麻木不仁,甚至已经不堪其俗了。
针对影视艺术中“无厘头”表现形式,虽说有着上述不爽感觉,但有时窃思:“在文化艺术史上,舞台艺术和文学著述是相辅相成的,舞台艺术因其直观形象而宜于人们接受,而文学著述虽然在交流传播上具有广泛、长远、持久性特质,却又因其在知识性和抽象性上须有更多更高智能要求和时间精力上投入。所以,在而今人类随机器高速旋转化工业社会里,那种逻辑缜密、明暗线交错、内容丰富却冗长作品,只能被越来越少读者光顾了。现实通俗也好庸俗也罢,明摆着公众需要速食文化,渴望立竿见影性快感。
百余年来,舞台艺术借助声、电、光、影之科技力臂,已把现代社会搅和成了影视文化主导型泽潭。仅就其对现代文学艺术上影响而言,比较有名的当说是上世纪初电影蒙太奇、意识流手法在小说中充实和出现。由此推想,现今影视片中“无厘头”作派,可否成为小说乃至一切文章书写形式哪?
事实上,在大众媒体中“无厘头”演绎表现成熟程度业已达到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境地,其仿若没有逻辑却格外有效的性成功经验,也就注定了“无厘头文学”出现已经不是“可否成为”上事情,而是到了需要人们,尤其爱鼓捣理论者,应该如何去评判、分析和研究这乖戾丛生社会现象之所以发生发展的原因、价值和意义火候了。
(三)
子曰:假我余年,或五(年)或十(年)以学《易》,则无大过矣。
俗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上两句话中“过”,我们仅笼统以“过错”来理解,而不去计较其性质和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以孔子伟大和其话中对《易》评价,我们不难揣摩《易》在圣贤和常人一生中价值和意义。但《易》究竟是何物?其何德何能足以约束住人性愚妄,而且能使孔圣人出入更合规矩哪?
我自己觉得:“《易》在国学中状况,类似UFO在今天情景一样,说不清楚容易,说清楚难。”既然有这话在先,更何况前面已有了更多文字上铺垫。所以,不妨在此谈谈自己对《易》理解。不过,我的说辞就是想当然信口雌黄,若有人因而被误导,吾概不负责。
据传说,上古之《易》分为三家:连山、归藏、周易。并有言:伏羲连山易、黄帝归藏易、文王周易。
现今,于市面上所见《易经》内容,基本上包括三部分:卦图、系辞、传释。其中:释,朱熹所为;传,孔子所做;系辞,文王、周公言;而卦图,无论卦名有无,应为更上古传下来家什。
有学者把《易》分成这样三部分:理、象、数。其中“理”既包括现有全部文字标志和解释,也指其蕴含的但没有公开来既定文字解释。而“象、数”,我理解是图形与数字上形体变化、交相呼应和思想联系。如同现今仍有人喜欢画某个图形以求吉利,也类似眼下有人特别避讳某个数字如“13”一样。
今天,儒家全部哲学都可以到五经、四书中找到源头。但五经中《易》,即周易,因其文词中所宣扬道理,是和《尚书》、《礼记》、《诗经》、《春秋》思想精神相一致的,也就是忠孝节义、仁智礼信等。另外,文王所推衍《易》辞,绝非其独创或凭空捏造。而是在发扬光大所谓尧、舜哲学理念。所以,唐李世民曾言其所崇尚者“尧、舜、周、孔”。由此,亦可见其哲学流派和思想脉络。
关于道家思想根源,人们习惯讲“黄老”、“老庄”。尽管,在《老子》和庄子三十三篇中,关于后世道家尊生、养性、顺天等所谓出世哲学,已有明确性辩解和说明。但汉以后出现的诸多言由黄帝著述经典,其思想性质虽说与道家一脉相承的,但它们是否为上古帝王官家著述。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