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并非不关注强大的战力如何使用这一环节,但是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如何增强实力改变国家贫困落后的卑微状态才是当务之急,因而商鞅变法就将其主要的精力和关注点集中在如何开发秦国的国家物质基础条件以使它们转化为强大的战力。商鞅在秦国变法的根基打牢之后,就开始凭借着秦国得以增强的战力而开始收复失地和有限地扩张土地。这种做法并非是要转移增强力量这一当务之急,而是为了实践和验证他的变法效果。
依靠实力作战
许多国家一心谋求强大,但是在强大之后却从不去思考究竟强大是为了什么。在商鞅看来,国家弱小难以保全自身,但是假如国家强大了却并不去使用强大的实力,这样的国家同样不能保全自身。
慎法第二十五
有一千辆战车用来守卫的国家,就能够独立存在于世;有一万辆战车用来守卫的国家,就可以保存得很完整;即使是像桀这样昏庸的人作君主,也仍然不会向敌人说半句逢迎的话。对外无法取得战争胜利,对内不能进行有效地防守,即使是像尧这样贤明的人作君主,也不得不向不如自己国家的君主求和称臣。由此看来,国家之所以会受到其他国家尊重、君主之所以会受到尊崇,就在于自身的实力。力量才是使国家受到尊重和使君主受到尊崇的根本原由主。
(去强第四)
弱民是为了国家强大,国家强大就可以对外征战,在商鞅看来,对外作战不仅可以凝聚国内的战力,而且同时也可以将那些在国内毒害国家的思想转移到国外去。
“国家专心进行耕战一年,就可以强大十年;专心进行耕战十年,就可以强大百年;专心进行耕战一百年,就可以强大一千年。能够强大一千年的国家必定可以称王称霸了。国家有威势,就可以收到十倍的功效,凭借声势来获取实际利益,因此那些有威势的国家就可以称王称霸。能够集聚实力但是却并不懂得如何消耗使用国家,就叫做自己攻打自己的国家,此一类型的国家必定会被削弱;能够集聚实力同时又懂得如何消耗使用实力的国家,就叫做进攻其他国家的国家,此种类型的国家一定能够走向强大。因此说,去除虱虫、凭借实力、攻伐敌国,能够使用这三者中任意两项而舍掉一项的国家,必定可以强大;能够兼顾并用三国家,就会积累起威势而称王称霸。”
“严刑竣法能够产生实力,实力可以使国家强大,国家强大了就能产生威势,有了威势就能够产生恩惠,而恩惠则是由实力之中产生。依靠实力来进行勇敢地作战,而智慧和谋略就自然而然地得以产生。”
说民第五
国家用难以获取的力量去攻打其他国家,使用一分的力量而能够收到十分的作战效果,国家用易于获取的空洞谈论去攻打其他的国家,使用十分的力量反而会损失一百倍的力量。国家喜好实力这就叫做用难以获取的东西去攻打其他国家,国家习惯于空谈这就叫做用易于获取的东西去攻打其他国家。民众们喜好进行高谈阔论,那么国家就很难在平时和战时使他们进行农耕和作战。国家的法规促使民众从事那些难以获取的事情,战争中就容易使用民力去攻打其他的国家,使用一分的力量就能够收到十分的效果;国家的法规促使民众从事那些容易获取的空谈言论,战争中就很难使用民力去攻打其他的国家,使用十倍的力量反而会损失一百倍的力量。
聚力与用力之间的关系(壹言第八)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既能够集聚民众的力量,也能够消耗使用民众的力量。只要制度明晰而民众的力量就能集聚起来,民众的力量集聚起来了却并不知道如何消耗使用也不行,民众的力量为国家所用却得不到丰厚的赏赐而国家同样会陷入混乱境地。因此说治理国家的君主,他之所以集聚民众的力量,那正是为了使国家更加富裕、使军队更加强大;他之所以消耗使用民众的力量,则是为了同敌人作战以鼓励民众建立功勋。
所以说,能够集聚民众的力量却并不知道如何去消耗使用的国家必定会陷入混乱境地,能够消耗使用民众的力量却并不知道如何集聚的君主必定会亡国。圣明的君主知道兼顾并用这两方面,而他的国家就会因此而走向强大;不知道兼顾并用这两个方面,而他的国家就会受到削弱。
政治与战争之间的关系(战法第十)
“大凡战争中用于制胜的策略都必定首先以政治上的胜利为根本,只有这样民众才不会陷入互相争夺的局面之中,民众不互相争夺就不会放任个人的意志胡乱行事,而会根本君主的意志来行事。所以那些能够称王称霸之君主的政治,就在于使民众对在乡里相互私私斗感到胆怯,而与敌人作战时就变得十分勇敢。民众们已经习惯了凭借着自身的气力去攻打难以战胜的敌军,所以他们就不会因此而贪生怕死。”
“一旦起兵作战就要先估量敌国的状况,如果本国的政治比不上敌国,就不要与之作战;倘若本国所储存的粮食比不上敌国,就不要与之进行持久战;假如敌军众多而我军就不要以客军的身份与之作;如若敌军在这几方面都比不上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