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南下与湖南的本土文化(荆楚文化)以及湖南的社会心理,民气风俗融合而成。所谓潇湘洙泗、荆蛮邹鲁的说法最可见这二重性。另如曾国藩血诚、明强的修身目标,诚明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核,而血强则完全是湖南蛮子的一腔血性!10-
近代随着湖湘文化向近代的转型,其兼容会通精神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扬,如前所述,魏源、郭嵩涛一大批湖湘文化成为近代文化的先驱人物,而谭嗣同的《仁学》思想全方位的容纳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佛的性论、慈悲以至西方近代物理学的以太电等概念的范畴,其熔铸古今,荟萃中西的会通精神显著易见-
除了变革会通的主流思想之外,湖南人的保守、排外思想也非常浓厚,以致出现了维新变法期间湖南为变法中心,同时也是保守势力最顽固的地区之一的奇怪现象。变法最激进的人士谭嗣同、唐才常与最守旧的王先谦、叶德辉等皆同为湖湘人。再如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曾国藩等多是湖南人,但湖南人自己却不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反对在湖南开工厂、架电线、通轮船,。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明确承认湖南排外性最强。谭嗣同也痛心于湖南人以疾恶洋务而闻名于地球。梁启超推崇湖南人为天下人才之渊薮,但也表示过湖南人以守旧而闻名于天下。一大批湖湘人士成为近代化的先驱,但在故乡往往施展不开手脚,甚至遭人诟骂,许多湖湘弟子跨越内陆,离开湖南施展抱负,而在此之前,他们在自己的故乡往往经历了极为残酷的挣扎。如郭嵩涛出使西洋却遭故乡人谩骂。湖南乡试的学子甚至烧毁了他修复的寺庙,还准备捣毁其住宅。以致郭痛心长叹,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相反的是,同时痛诋洋教和西学的周汉却极受士子的尊重。近代以来,湖南盲目反洋教的运动在全国特别突出,反洋务的呼声也极高,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多为湘人。而当时湖南本地并无几所近代化企业、学校。比之沿海各省、简直是黯然失色。近代不少外国人在湖南一直过着心惊胆颤的生活,创建湘雅医院,资助**求学的耶鲁中国成员出门看病也需乔装打扮。以致后来提出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的伟大领袖年轻时气愤得痛骂:湖南的文明只是灰色的文明!在改革开放之前那场著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最后一个表态的省份便是湖南……-
湖南这种排外保守的思想根源很复杂,其封闭、独特、内陆性的地理环境对此应深有影响。湖南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11,湖南重山迭岭,滩河峻激,故舟车不易为交通。这种封闭的环境一方面可以造就古朴倔强的个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造成封闭的保守的风气。湖南三面环山,交通闭塞,自古以来,湘省居民多有历代务农耕种之家,而很少有出外经商之人。因而湖南人很难接受新事物-
再次,加上强悍刚烈的民气作用,使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另外,湖南是一个移民与蛮族人杂居的省份,楚人之蛮性,古时少数民族多被认为是未开化、文明程度较低、保守落后的象征-
另一个消极因素可能是理学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湘学的基调为理学,程朱理学在湖湘广泛流布。而理学本身也是精华糟粕并存。其对封建纲常名教的维护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在失去刚创立时的积极意义后沦化为封建纲常伦理中最著名的教条。后人对封建思想意识的批判往往是从宋明理学开始的。湖南却一直扮演着维护纲常名教保垒的角色。时至清朝,曾文正中兴勤王亦以理学相号召。他本人也被奉为又一个理学家。罗泽南、胡林翼等湘军将帅都以治理学著称。理学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了湖湘文化中保守守旧的一面——
(二)-
湖湘文化传统中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但同时又有着泛政治化的趋向。湖湘人对政治的关注较其他地区更为明显,政治参与意识十分强烈,其对历史的贡献也多体现于军事、政治的事功上——
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十分突出和强烈,所谓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死光吾湘变,则中国变;吾湘存,则中国存云云。湖南历来以屈贾伤心地而自豪,屈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爱国主义的代表,贾谊也因力主改革被贬于长沙。屈子流放湘楚,长太息以流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腔忧国忧民之情虽九死犹未悔。楚国被灭,屈子也投于湘水之滨的汩罗江殉国,但其爱国忧民之情却永远激励着湖湘人。苏轼云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宋时张拭、赵方等湖湘学派巨子同时又是抗金名将。蒙古铁骑围攻长沙。岳麓书院数百学生浴血抗元,死者十之**。清军入关,湖南十三镇军民与之周旋多年。王夫之起兵衡阳,事败后隐居山林,转而通过著述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他强烈的民族感情甚至被认为是近代民族革命的动力之一。时至近代,湖南相继成为维新运动最富朝气一省、武昌起义首应之区、全国农运的中心、北伐、抗日的主要战场……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弟子不断奋起,如锁链般相互挽结着。他们延续着炎黄血脉,守卫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魂。梁启超之直可以保中国而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