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恋千年> 第一百五十四章 初涉靖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四章 初涉靖康(3 / 6)

罩,先把徽宗皇帝和身边一帮宠臣给整晕了,佩服得恨不得五体投地。他说徽宗是长生大帝君,宰相蔡京是左元仙伯,王黼(右宰相)是文华使,童贯等“六贼”人人都在上界有官职封号。林灵素发现徽宗最宠爱刘贵妃,便扯谎说刘氏是上帝任命的九华玉真安妃,徽宗闻之龙颜大悦,赐林灵素法号通真达灵先生,赏赐大量财宝,还把他的出生地温州改名为应道军。

根据林灵素的提议,徽宗大兴土木,在开封建了一座上清宝箓宫,由林主持,“密连禁省”,林的道场与朝廷各重要机构和部门,都有地下秘密通道。“令吏民诣宫受神霄秘箓,朝士之嗜进者,亦靡然趋之。”林灵素让官吏和百姓都来他这儿接受上界的秘箓,朝中许多想升迁的官员,也都趋之若鹜地跑来向他讨教。

林灵素在朝中举办千道会,“帝设幄其侧,而灵素升高正坐”,徽宗皇帝设帐坐在旁边,而林俨然是天朝的另一个主子,昂然居于正中最高处。众人仰望簇拥着他,跪拜求教。林都说些什么呢?“所言无殊异,时时杂捷给嘲诙以资媟笑。”并没有什么高明见解,不过是一些巧辩嘲弄调笑的大话。当时他的门徒个个美衣玉食,达到两万多人。徽宗看到他如此受人敬仰,又加封他“元妙先生”、“金门羽客”等名号。这时候的林灵素,出入要有专人护送开道,诸侯王爷都得给他让路,老百姓称其宅邸为“道家两府”。

风光无限不可一世的林灵素,在开封倍受高官富豪的追捧,先后四年时间里,他傲视众僚目无一切,以至于发展到在路上遇见皇太子,他照样趾高气扬不屑一顾。

在北宋末年崇道的同时,此长彼消,毫无疑问的佛学受到了打击。

在中国,自佛教传入后,在唐中期达顶峰。虽有“三武一宗”灭佛的打击,然佛教屡遭重创而流传不绝。中国化了的佛教——禅宗的出现,说明佛教已经在中国文化中牢固地扎下了根。

魏晋之后的几百年间,佛教的风头盖过了儒家,几乎取代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魏晋时代玄学流行,“而佛教则更依附玄理,大为士大夫所激赏。因是学术大柄,为此外来之教所篡夺”。故儒家学者要夺回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就得排佛、抑佛、甚至灭佛。

宋之前,儒家排佛最著名的代表为韩愈。他主张对佛教要塞其流、止其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以先王之道导之。在举国上下都为迎佛骨而忽忽如狂的情况下,他上书皇帝,指出信佛并不会带来国祚的长久,佛骨只是“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应该“投诸水火,永绝根本”。但他激烈的排佛主张不仅没有得到时人支持,为此还险遭不测。

宋儒对待佛教的态度,经历了从排佛到融佛,最终援佛入儒、重建儒家理论体系的历程。宋代儒学复兴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多元共和、互为补充的局面。回顾儒学走过的这段历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颇为有益的启发。

宋初,佛教在经历了后周世宗灭佛的打击后,又逐渐恢复了它的影响力,这主要得力于宋太祖的废止了周世宗的灭佛政策。宋仁宗时代,社会危机逐渐凸显,儒家学者排佛的声音逐渐强烈,石介便是排佛阵营中的一员猛将。他著有《怪说》三篇,把佛、老、杨亿的文章并称为“三怪”,一并斥之。

石介指出,违反常道的事物就是怪。中国的常道乃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中国本为圣人之所常治、四民之所常居、衣冠之所常聚,为道德之所治、礼乐之所施、五常之所被。但佛教、道教流行,造成中国“髡发左衽,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为夷者半中国”,“汗漫不经之教行焉,妖诞幻惑之说满焉”。伦理纲常、社会风俗都被搞乱了,所以佛、老并为两大怪。还有杨亿的文章:“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篡组,剽镂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其为怪大矣。”他表示,不怕世上众生崇信此三怪者多,为排击此三者,他不惜牺牲自己:“吾亦有死而已,虽万亿千人之众,又安能惧我也。”

他又有《中国论》一篇,提出要辨华夷,各分居。他明确了中国与四夷的概念:“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中国是内,四夷是外;中国上有二十八星宿,下有九州之分野;除了天文地理,更以儒家伦理,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宾客、朋友等人伦道德为特征。

他认为,佛、老都是外来者:“闻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佛老以欺骗、诱惑的方法,引诱人们入其门,乱了中国的常道,使中国不成其为中国了。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各人其人,各俗其俗,各教其教,各礼其礼,各衣服其衣服,各居庐其居庐。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不相乱,如斯而已矣。则中国,中国也;四夷,四夷也。”

石介对排佛兴儒事业身体力行。在南京任职时,他看见书库有三教画本,将儒、释、道三家圣人并列。他当即命令去其二,并作《去二画本记》记此事。

李觏是北宋排佛的另一个著名代表。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