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以市场为导向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后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深度广度进军的过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一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与市场连结的桥梁,成为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的重要通道。既可以及时向农产品生产者反馈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结构,又可以开辟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二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龙头企业是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媒体,可以向农户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为农产品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农村技术人才,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紧密结合。三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利润率,农户从加工、销售环节增加收入,增强了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能力。龙头企业随着财力增强,还直接增加农业投入,用于农技推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对农业结构具有提升作用。龙头企业对农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可以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基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农村各种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从单一部门、产业向多部门、多产业重组转变,形成农村各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目标的关键措施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一是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扩大产业群、延长产业链,可以促进农产品基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并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通过采取保护价收购、提供服务、部分利润返还等形式,使增加农业收益成为现实。三是可以节约经营成本。龙头企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可以产销直接见面,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赢利水平。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加速了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例如,河北省围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依靠发展马铃薯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1996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35万亩,发展马铃薯加工、储运、销售、服务企业数百家,马铃薯总产量达6亿公斤,总产值3.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县。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600元以上,使全县有4.4万特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战略措施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深刻指出:“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之间的对立逐步消灭。”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开辟了一条农业和工商业结合,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我国工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和巨大市场。尤其对农副产品加工业、流通企业的发展,对食品工业、农、林、牧、渔及其副产品加工业、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村社会化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饮食服务、仓储、包装、装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凡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快的地方,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相应地比较快。
(五)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就是促进农业科技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应用农业科技提供了组织基础。农业产业化实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农产品基地进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联系紧密、利益相关的经济组织。这种一体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经济组织,成为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的重要载体。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提供了动力机制。一体化经营下的龙头企业和农户都具有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积极性。龙头企业为了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积极发挥人才、资金等优势,尽力采用加工新技术。农户为了获得良好效益,按市场需求和龙头企业要求,积极在生产各个环节应用先进农业技术。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集约化程度。最突出地表现为促进了劳力、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四、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根据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着眼我国农业经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迫切要求,顺应世界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趋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完善政策,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早日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保证。
(一)必须走出认识误区,牢固树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