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02> 第14章 文学之星(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文学之星(4)(1 / 3)

(1902~1976)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教授。四川省资中县城内人,其父林冰骨系老同盟会员,曾任孙中山秘书,对他早年的思想颇有影响。早年在四川读私塾、小学、中学,1919年夏随家到北京,次年入北京高师附中。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试写新诗和散文,以及反映四川军阀战乱的小说,发表在《晨报》副刊上。1921年考取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学院,因爱好文艺,次年与陈翔鹤、冯至等人发起组织浅草社,创办同人文艺刊物《浅草季刊》,并与陈炜谟分任主编,发表了不少小说和诗歌。其中,揭露黑暗势力对底层人民摧残的小说《将过去》,被鲁迅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在该书序言里,鲁迅称赞“他们的季刊,每一期都显示着努力: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灵魂,要发见心灵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1923年赴法留学,先后在里昂大学、巴黎大学选修法科、文科,自修法国文学等课程,经常邮寄文稿给《沉钟周刊》(《浅草季刊》是它的前身)。1930年回国,次年到北京中法大学任教。不久,于1932年《沉钟半月刊》复刊,与杨晦负责主编直到1934年。这样,浅草、沉钟社前后存在十一年,故鲁迅盛赞“沉钟社确是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这期间,除写小说、散文外,还翻译了十几篇法国和匈牙利的短篇小说。1936年译成左拉的《卢贡家族的命运》(商务印书馆初版;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1937年秋日寇侵占北京后,拒绝中法大学的续聘回四川,到光华大学和四川大学执教。曾参加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译成左拉名著《萌芽》上半部。抗日战争胜利后,受陈翔鹤、沙汀友人的影响,参加了当时的“反美蒋”、“争民主”的运动,陆续写些杂文、诗歌如《闻一多挽歌》、《悼乔大壮师》等在当时的民主派报刊上发表。1948年春帮助几个进步青年编综合月刊《民讯》。解放后一直在四川大学中文系执教,先后担任过系主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现代文学、写作实习、鲁迅研究等课程。1950~1960年兼任过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曾被选为成都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四川省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四川省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在教学工作之余,先后写了些小说、散文和关于鲁迅研究的论文,主要的有:《我认识的第一个共产党人——王右木先烈回忆琐记》、《青年左拉的新年》、《关于左拉的死》、《悼念史沫特莱》(《四川十年散文特写选》),小说《夜渡》,研究鲁迅的论文集《仰止集》(196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此外还完成了描写清末四川大足县余栋成农民起义的电影文学剧本《西山义旗》(195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60年患重病后仍要求担任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后来又抱病参加了教学工作和《鲁迅小说选》的部分注释工作。《林如稷选集》一、二卷于1981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孟超

(1902~1976)现代著名作家。曾用笔名东郭迪吉、林麦、林默、迦陵。山东省诸城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幼年时读过私塾。辛亥革命后,入县城高小,毕业后升入济南中学,后因参加学潮被开除。“五四”运动时期受《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影响。1924年到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受当时瞿秋白、张太雷、任弼时影响,进一步接触马列主义,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并开始了文艺生活,在写作方面曾得到茅盾、陈望道的指导。开始在郁达夫主办的《洪水》及其他刊物上发表一些散文和短诗,出版了一部诗集《候》。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赴武汉,参加当时全国总工会工作,与蒋光慈、阿英等人开始商量组织太阳社,但因武汉的政治变化,未成。1928年和蒋光慈先后回到上海,同阿英重新组织了太阳社,创办了春野书店、《太阳月刊》,同时还出版了小说集《冲突》(1929年,上海春野书店)、诗集《残梦》(1929年,上海春野书店)。太阳社遭到反动派的查封后,曾在《大众文艺》等刊物上发表小说和诗歌,参加上海左翼作家联盟,和冯乃超、夏衍等人办艺术剧社。抗日战争时期,在五战区领导过抗日宣传队,并负责过广西国防艺术社等抗战戏剧工作。抗日战争后期,反动派对进步艺术团体进行压迫,便以杂文的形式揭露、抨击其反动统治。1941年在桂林出版了《野草》半月刊,出版杂文集《长夜集》(1941年,桂林文献书店)和《赤偃草》(1942年,桂林集美书店),历史小说《骷髅集》(1942年,桂林集美书店),同时还主编《艺丛》月刊。1943年从桂林撤退到贵阳、昆明、重庆各地,除参加文协外,大部分时间从事教书和编辑工作。在昆明曾编《妇女旬刊》,在重庆编过《西南日报》副刊、《大众报》的《漫画漫话》旬刊、《新民报》的《艺术周刊》等。1947年在重庆西南学院任教。由于国民党的迫害,去香港,与秦似等人恢复《野草》半月刊,并为《商报》、《大公报》、《文汇报》副刊写稿。同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