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02> 第12章 文学之星(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文学之星(2)(1 / 3)

左拉的小说以场景壮阔、气魄宏大、文体粗犷遒劲、喜作夸张描写和大量细节描写著称。但各时期也有不同特点:在《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突出的是对材料的忠实;在《三城市》中,突出的是人物性格的象征性;而在《四福音书》中则突出的是幻想和理想的浪漫色彩。

在世时备受攻击的左拉,曾经预言总有一天他的作品将为人们普遍理解。这预言早成现实。他的文学作品(除了小说作品以外,还有少量戏剧作品)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而在他的祖国法国,据1978年的一次调查,在大学生和中学生中,左拉已成为拥有读者最广泛的作家之一。

休士

兰斯顿·休士(1902~1969)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作家和诗人,出生于密苏里州的乔普林。襁褓中因父母分居,随外祖母在堪萨斯的圣劳伦斯长大,直到十四岁外祖母死后才定居于克利夫兰。他从小孤独,只在书本中寻找乐趣,自幼养成勤奋读书的习惯。他在文法学校快要毕业时,全班要推选一人写诗到毕业典礼上朗诵,休士是班上唯一的黑人男生,在一般白人心目中,黑人个个能歌善舞,懂得韵律,有写诗歌的天赋,因此大家一致选他为“班级诗人”,他就这样开始写起诗来。中学时代,他经常为学报写诗,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钻研当时新诗歌运动中杰出人物的诗歌,受桑德堡的影响尤大。中学毕业后,他去墨西哥寻找生父,在父亲的鼓励下进哥伦比亚大学读了一年,但他对读正规学院不感兴趣,反倒乐意在哈莱姆黑人区厮混,同时经常向黑人报刊投稿。他的处女作《黑人谈河流》是一首不讲究韵律的自由诗,把黑人的灵魂比作古老黝黑的河流,在著名黑人学者和领袖杜波依斯主编的《危机》上发表后产生很大影响,至今仍被人传诵。

一直向往大海的休士,1923年离开哥伦比亚大学到一艘货船上去当水手,从而有机会邀游西非洲海岸。后来他流落在巴黎当夜总会的看门人和饭馆厨师,趁饭馆夏季歇业的机会游历意大利,途中被抢走钱包和护照,只好一路流浪,回到美国,先在洗衣房当工人,又到旅馆当侍者,在旅馆饭桌上遇到当时著名诗人维切尔·林赛,受到他的赏识和提携。那时他已在《危机》、《机会》等黑人报刊上发表过不少诗作,曾获得《机会》首次颁发的诗奖,开始在黑人文艺界显露头角,结识了不少作家,参加了当时的黑人文艺复兴运动。1926年,他受白人小说家、《黑鬼楼座》的作者卡尔·凡·维契顿资助,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萎靡的布鲁士》,《我也歌唱美国》、《萎靡的布鲁》等著名诗篇都包括在这个集子里。这以后,他又入林肯大学继续读书,三年后取得学士学位。他在学习期间并未放弃社会活动,仍积极参加黑人文艺复兴运动,曾与黑人小说家妮尔,赫斯顿等七个黑人男女青年创办刊物《火》,本想以此作为新黑人运动的喉舌,不料出版后销路不佳,不幸取名《火》的刊物真的遇上火灾,积存在仓库里的刊物悉数焚毁,《火》也被迫停刊。他在这一时期主要写抒情诗。诗中表现比较浓厚的唯美主义色彩,例如他早期的一首诗中写道:

夜是美的,

我民族的脸也一样美。

星是美的,

我民族的眼睛也一样美。

太阳也是美的,

我民族的灵魂也一样美。

作者的意图是以诗歌赞美黑人民族,把它的美显示给世界。

这一时期他还尝试写剧本和小说,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不是没有笑的》主要描写一个黑人劳动家庭的生活。奴隶出身的黑格死了丈夫,靠洗衣维持一家生活,三个女儿长大后,走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大女儿的儿子山迪很早进入社会,在街头擦皮鞋,在旅馆开电梯,他的生活道路与作者颇有相似之处。山迪最后在小姨母的资助下重新进学校,希望受到高等教育后能有所作为,这说明作者当时把教育看成解放黑人民族的道路。小说中充满各种笑声,据说黑人就是以这类复杂的、含讥带讽的笑声来对待种族压迫,作为反抗的一种手段。

休士读完大学时正逢美国经济大萧条,他看到美国社会中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大的是黑人劳动人民,他们本来已很悲惨的生活变得更悲惨了。1931年又发生举世闻名的“斯考茨勃罗案件”,八个黑人青年被诬告强奸两个白人妇女,遭到残酷迫害。休士这一时期民族意识高涨,非常痛恨国内的种族歧视制度,一心向往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苏联,终于在1932年出访苏联,嗣后又来到半殖民地的中国,见到了鲁迅。鲁迅在《准风月谈》(1934)后记中说:“黑人的诗也走出‘英语圈子’去了”,指的就是休士。后来西班牙爆发内战,他又以记者身份去西班牙。路过巴黎时出席了第二届国际作家大会,结识了世界各国左翼文艺运动中的许多著名人物。从这一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休士创作的全盛时期,他否定了自己前一时期的唯美主义倾向,在诗中写道:

听着,

你们一切美的制造者!

将美暂时放弃吧。

你们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