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本伴随着他的童年。他7岁开始写诗。1926至1930年在牛津大学默顿学院求学时,已读了伊迪丝·西特韦尔和T·S·艾略特的作品。他厌恶读死书,但天生聪颖,1928年获优等生考试第一名。此后极力向牛津大学一学者的女儿玛丽求婚。他的第一部诗集《盲目的烟火》(1928)便是为她而作。193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和玛丽结了婚。从此到1936年在伯明翰大学任古典文学讲师。他不愿教书,也无意作学问。他与同事多兹建立起很深的友谊,其结晶便是他翻译了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1936),这是现代最好的一部古希腊戏剧的诗体英译本。《迂回之路》(1932)是他的一本不成功的小说。这时期的诗作大都表现疑惑、怀旧之情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超然之意甚浓。《诗集》(1935)确立了他作为30年代“新诗”派成员的地位。
1935年,妻子抛弃他和一岁的儿子,同一个美国学生私奔,第二年与他正式离婚。此事对他打击甚大。他写了不少关于失妻的诗,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超过他那些有关婚姻幸福的诗。
1936年多兹到牛津大学任教,麦克尼斯深感孤单,便来到伦敦大学贝德福学院任希腊语讲师,直到1940年。这期间他开始写剧本,较著名的是《画外》(1937)。
井上靖
(1907~?)日本作家。1907年5月6日生于北海道旭川。父亲是军医。他自幼酷爱文学,是在文学的幻想和追求中度过少年时代的。以后,当他还在旧制高等学校就读时,就已开始了文学创作的最初准备和启蒙期的试笔。在京都大学读哲学时,以冬木荒之介和译木信乃等笔名,多次应《新青年》、《每日周刊》的征文,中选获奖。毕业前夕发表剧本《明治之月》(1935),被搬上舞台。大学毕业后,曾在大阪每日新闻社任编辑和记者长达15年之久,最后提升为书籍部副部长。为了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于1951年辞职。长期的记者生活,开拓了他的生活领域,锻炼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积累了生活经验和创作素材,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做了思想上、生活上和艺术上的准备。
井上靖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出版过多部诗集:《北国》(1958)、《地中海》(1962)、《运河》(1967)、《丝绸之路诗集》(1982)、《干河道》(1984),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美术评论等。但小说家的声誉遮掩了他在诗歌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井上靖以写作短篇见长,他的成名作《斗牛》(1949)、《比良山的石楠花》(1950)和《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1951)等堪称短篇力作。《斗牛》围绕新大阪晚报社编辑部主任在组织一次斗牛比赛的前前后后,他同投机商人之间的斗争和他在爱情生活上的波澜与抉择,展示了人类个体与群体间的交叉矛盾,挖掘人类悲剧的渊薮。斗牛和爱情两条故事线索交叉发展,活跃而纷乱,但又有内在联系,互为补充、映衬,后者为前者起了烘托作用。作者将审视的焦点转向津上和同居情人笑子的内心深处,他们纷乱、述惘而各有所思,而他们种种焦躁的复杂心态,又始终同斗牛比赛的发展变化相契合,是在生活的具象和实感中加以展现的。《比良山的石楠花》和《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截取科学家和艺术家相关的一段生活情景,融进了作者对生命、艺术、价值、永恒等等的思索,发掘出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的深层意蕴。在《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中,冒充友人之名画假画讨生活的原芳泉,并不是能力不济,只因社会地位低微,艺术才能遭到践踏,才丢下画笔,在穷乡僻壤造焰火为生,在失望和困窘中结束了寒酸冷落的一生。《比良山的石楠花》中用炽热的理想和坚韧的毅力攻克动脉系统难关的三池俊太郎,一生循规蹈矩,潜心钻研,为人处世超凡脱俗,但依然落得同原芳泉一样的不幸结局。作家以他独具风格的感伤面又诙谐的笔触,描写了一代知识分子的跌宕起伏与命运对他们的扭曲和他们对命运的抗击。
这三篇小说弥漫着的悒郁感伤氛围,在描写“不伦之恋”的《猎枪》(1949)中也有所反映。这部短篇小说表现的是关于生与死的永恒主题,通过三位女性的三封信,对她们深藏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探索,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缜密思考。作者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韵味,把三封信情节化,用灵活而富于变化的笔法,串成为完整的故事,前呼后应,融合交流,牵动着情节的跌宕,处理得细腻动人,含蓄深沉地将她们的复杂感情关系揭示得清晰鲜明,从侧面描写了这种“不伦之恋”带给三位女性的不幸。
进入50年代后期,日本文学的一个明显转折,表现在从选材到切入生活的角度,都有别于战后初期那种激烈控诉军国主义罪行,而开始转向反映战后生活。井上靖也开始从描写过去转而反映今天的现实生活,不断改变和发展自己的艺术观念,使之适应日本社会对文学审美主体结构发生的变化,写下了像《城堡》(1964)、《夜声》(1968)等精湛之作,表现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