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07> 第10章 文学类(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文学类(3)(2 / 3)

们一般认为,弗兰西斯·汤普森是继承基督教神秘主义传统的小名家。但是他的影响还是可观的。有人很推祟他,认为他是个“伟大的诗人”(英国名散文家切斯特顿语);也有人批评他的诗置信条说教于艺术本身之上,缺乏作为心灵润滑剂的血液;还有人指责他诗中典型的“心醉神迷的忘我境界是僧侣祭司式的”。客观地看,对汤普森的批评比对他的赞誉似乎更有道理。他自己也承认自己的诗主要是为了宣扬宗教信条而写的。

哈伦·阿米努拉锡

(1907~1986)新加坡作家。1907年8月8日生于新加坡,1986年在新加坡逝世。原名哈吉·哈沦·宾·哈吉·穆罕默德·阿明。他出身普通的马来人家庭,14岁念完马来小学后当教员,三年后进入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学院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员。193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爱情小说《吉隆坡的茉莉花》,歌颂马来亚青年在西方文明影响下立志改革社会的理想,被誉为“马来长篇小说的先锋”。1939年被调到北婆罗洲文莱任教育总监。他在文莱创立“文莱马来人协会”并积极参与“文莱青年阵线”和“马来亚马来国民党”的活动。战后返回新加坡从事写作,并主编《黄金》、《珍珠》等杂志,同时参与领导“教育议会”,为发展马来教育做出一定贡献。1955年参与创立“马来亚人民党”,1958年在大选中失败。另曾担任新加坡·马来文化和语言永久理事会“和“普及文化协会”的理事。

哈伦亲眼目睹英国殖民者和日本浸略者对马来民族的压迫与统治,因此他从事文学创作的目的在于发扬马来文化,反对殖民主主和唤醒民族独立的意识,其著名的反殖民主义历史小说《阿旺元帅》(1958)描写马来勇士“阿旺元帅”英勇抗击葡萄牙殖民者,被俘后被当作奴隶带到欧洲,取名“恩立克”,后来被迫随同麦哲伦远征队渡过大西洋、太平洋,来到菲律宾。麦哲伦在麦坦岛被抗战英雄拉普拉普杀死后。由恩立克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航程。作者以此说明第一个完成绕行地球的人是马来人,同时颂扬菲律宾人民(也是马来民族)第一次抗击西方侵略者所取得的胜利。小说在提高马来民族的尊严、探讨马来民族的辉煌历史以及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他历史小说有描写马来人英勇反抗英国人侵略北婆罗洲的《京那巴鲁山谷的牺牲》(1965)、描写马六甲的苏丹乌穆沙王朝于1511年被葡萄牙殖民者击败而沦为西方殖民地的《苏丹马穆沙》(1967)等等,都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短篇小说十二篇》(1959)主要反映日本占领新加坡期间人民生活的贫困与痛苦。社会小说《歧路》(1966)描写一个穷苦的马来人,依靠辛勤劳动把四个孩子教育成人。另有爱情小说《格打夹的儿女》(1947)。

哈伦的一生,勤奋自学,努力写作。著有长篇小说24部(其中历史小说8部)、游记9部、诗歌研究3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词典各一部、儿童故事两部、各类教科书11部,共52部。1976年获马来西亚的文学战士奖。

托尔加·米格尔

葡萄牙小说家,诗人。1907年8月12日生于葡萄牙北部圣玛尔迪尼奥·德·安塔一个偏僻的山村。

托尔加出身农民家庭。幼年曾进神学院上学。13岁随叔父去巴西,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一个庄园里劳动生活了五年。1925年回国后,就读于科英布拉大学医学院。1933年毕业,自1939年起一直行医,业余进行文学创作。

托尔加在大学时代即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1927年,他参加了葡萄牙现代派的重要刊物《现场》杂志的工作。该杂志主张葡萄牙文不应从19世纪的陈迹中彻底解放,摆脱学院式的象征主义的束缚,崇尚展开心理活动和揭示社会弊病的新的现实主义。三年后,托尔加退出该杂志,转向创办《标志》,《宣言》等刊物。两种杂志寿命虽都不长,但团结和造就了一批文学新人。

20年代末及30年代初,托尔加主要从事诗歌创作。这一时期发表的诗集有《贡品》(1931)、《深渊》(1932)、《另一本约伯记》(1936)等。其诗作多赞美人类的力量,颂扬他们向大自然及上帝挑战的高昂精神,注重人物形象的精雕细琢;遣词造句则讲究音韵优美,精益求精。

托尔加的小说创作大都取材于葡萄牙山区农村,主人公多为人格化的动物或者作者家乡的农民,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宗教色彩。作家行文的风格可说是雄浑与精巧兼而有之,时而似岩石般粗犷,时而又如云烟般轻盈飘逸;用词简约而富于节奏感,既不贫乏也不靡丽,形成一种既不世俗化也不文学化的葡萄牙语独特文体,因而被誉为当今葡萄牙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结集出版的有《动物趣事》(1940)和《山区故事》(1941),文笔简练经济,且风趣幽默,寓意深刻,如《动物趣事》中的《斗牛米乌拉》篇,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头斗牛被人戏耍时的愤怒心理,从而谴责了这种残忍的杀戮;《老狗奈罗》篇描绘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