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先秦文学观止> 第11章 先秦诸子散文(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先秦诸子散文(3)(3 / 3)

音乐理论和诗赋都有深刻的研究,并专门写了音乐理论的著作《乐论》,还用当时通俗的文学形式创作了《成相》和《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他的文学艺术思想,对以后文学艺术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成相》篇是荀子吸取民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种辞赋。“相”是一种鼓乐,鼓面在竹筒的一端,敲打时就像是有节奏的春米送杵声,可见由“相”伴奏的歌乐起源于人们的劳动活动。荀子在《成相》篇中借用了“相”的艺术形式,用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进行形象比喻,将其礼义、法治、尚贤等政治主张,进行了反复的宣传。全篇共五十六章,其中歌辞大都先用三字至六字一韵,接着七字一韵,然后四字一句再七字一韵,每章二十四个字。如:

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荀子认为,礼法兼用是治理社会最完美的制度,可以实现的国家的安定和天下的统一。为了让人们能够容易地记住,他用“相”的形式是这样说的: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为了阐明尚贤的重要性,荀子引用了历史上的许多故事,加以反复说明。他说:

世之祸,恶贤士,子胥见杀百里徒。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这就是说,社会最大的灾祸,在于不能任用贤士。历史上,吴王夫差受人离间,无辜杀死了大将伍子胥,结果引起内乱,使敌国有机可乘,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而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虞国被晋国灭亡以后,百里奚被虏为奴隶,后来又沦落到秦国,结果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去,得到重用,当上了泰国的大夫,他辅佐秦穆公称霸诸侯,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荀子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论证了尚贤使能在国家兴亡中的作用。

又如荀子对百家之说进行了批判总结,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对此,他在《成相》篇中是这样说的:

凡成相,辩法方,至治之极复后王。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祥。

荀子认为,治理社会应当则法后王的治世经验和政治原则,而慎到、墨翟、季梁、惠施等诸子百家的学说都不够完善,各有其弊端。所以,他对诸子百家展开批判,汲取了他们思想的长处,抛弃了他们学说巾的错误,成为先秦时代集大成的思想家。

荀子的《成相》篇,运用通俗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他的思想观点。他把历史散文概括为历史歌赋,这在当时别具一格。他运用了民间的艺术形式,用形象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叙说了自己的理论,这种“托于成相以喻意”的艺术方法,既可以广泛地宣传自己的理论主张,又易为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展示了荀子在艺术上所达到的显著成就。

荀子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还表现在他吸取民间谜语的形式,写成诗歌,称为“赋”。赋是诗歌与散文的混合体,荀子的《赋》篇,共包括五篇“赋”和一篇“佹诗”,都是以谜语的形式来表达其政治主张和道德理想。其中《礼》《知》二赋是说明礼义、法制在治国中的重要性,以及君子在制定礼义、法制方面的重要作用。《云》《蚕》《箴》三赋是借咏物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感情。

在《云》赋中,荀子通过对云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理想中的君主应当具备的道德人格。他认为,高尚的道德,应当像云那样充盈宇宙,无所偏私,滋润万物,功泽天下。在《蚕》赋中,荀子对蚕的形象,作了生动艺术的描绘。他说:“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他主张,君子应当像蚕那样创立功业而不惧身废,成就大事而不畏家败,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实现。

在《箴》赋中,荀子也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十分恰当地描绘了针的作用。他说:“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他主张,君子应当像针那样功业伟大而不张扬,时用则存,不用则隐,做事敏锐,利于天下。

在赋后的《佹》诗中,荀子有感于社会的黑暗、抱负的失落,以简练的语言,痛切地揭斥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丑恶现象,特别是对忠良见弃、贤人不用的现象更是给予了深刻的抨击,热情地渴望公正社会的真正实现。

《荀子》的文学价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