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道教与丹道> 第14章 修道求仙道教的根本(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修道求仙道教的根本(1)(2 / 2)

(即太上老君)并列。这样,元始天尊居于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居于禹馀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居于大赤天太清境:三清境又和洞真、洞玄、洞神这三洞经书相对应,称三洞道经分别为三清天尊所说。

三清之下又有四御,即主宰天地事物的四大天帝。首为玉皇大帝,宋徽宗封他为“昊天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金阙至尊上帝,为总执天道之神。次为中央紫微北极大帝,为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之神。次为勾陈上富天皇上帝,为协助玉帝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间兵革之神。次为后土皇地祗,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和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观中有四御殿,便供奉四御尊神。

除此之外,道教中还有十方诸天尊、三官大帝(天、地、水三官)、南极长生大帝、东极太乙救苦天尊、斗姆(北斗星)、五曜二十八宿等日月星辰之神等,不一而足。

§§§第二节 仙的信仰和诸仙真

道教中的神灵多属虚构的偶像,而道教中的仙人却是由人修炼得道的样板。仙人也称真人,是体道合真的人,即仙真。仙真的信仰实际上是道的信仰,这是道教中特有的一种信仰。道教寓道于术,生道合一,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因之修道从养生人手,以掌握方术主宰个人命运,超脱生死界限为得道。《太上老君内观经》云:“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老君妙真经》亦云:“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身。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这样,养生即是修道,得道即能长生,只有与道化为一体的人,才是长生久视的仙人。因之,生的修炼,便是对仙的追求。

随着道教的伦理化,从善恶报应的宗教观念出发,使行善积德、持戒诵经也成为登仙的途径。行善积德、持戒诵经也是“道”的要求,井直接影响生的修炼。因之,道教中的清规戒律成为富观道教的基础,大量劝善书在社会上流行,忠臣、孝子、贤人、善士亦名列仙班。

道教仙真,即是体道得仙的人,这些人有灵异,有神通,被载入仙人传记,成为后世修道者的榜样。仙真的队伍日趋庞大,其中有黄帝、广成子、赤松子、王子乔、西王母、东王公等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有张道陵、葛仙公、魏华存、许真君、陈抟、北七真、南五祖等创教祖师,有左慈、郑隐、魏伯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神仙传·彭祖传》)仙人不仅可以在自然界任意邀游,而且不受世俗社会家长制独裁政权的束缚,使拥有最高权力的君主都奈何不得。

在道士看来,“道”是高于君权的,仙人自然能超越君权,同时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又抛开了人世间相互倾轧的灾祸和争名夺利的烦恼。仙人的世界作为中国现实世界的互补结构,这中间经过了一个宗教理想的美学变换。道教把人们在现实社会里终生孜孜以求的欲望和生活理想投影到天上,以仙人的标准进行净化和变换后,使这些理想和欲望都在仙人世界里得到永久性的满足。仙人境界是中国数千年来知识分子在皇权重压中产生的宗教理想,成仙以后可以得大解脱,逍遥自在,无比幸福,具备足够的宗教诱惑力。人生渴望自由,可以在仙人的精神解脱中得到满足,人生渴望平等,可以在人人皆可成仙的原则中得到满足,人生渴望健康长寿,成仙后可以长生久视,返老还童,人的食色大欲,则有成仙后的九芝之馔和玉女来侍;人生向往游乐和免除灾祸,成仙后则可游于六合之外,无何有之乡,听钧天之乐,并有役使鬼神的神通和法术。仙人可以“骑蜚廉而从敦圈,驰于方外,休乎宇内,烛十日而使风雨,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淮南子·傲真训》)这真是“快活神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