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历史逐渐适应世界上的民主潮流,君主专制的封建宗法社会国家政体被否定,数千年遗留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也受到了猛烈冲击。在现代社会中,宗教要适应现代文明进步的形势,就必须实行宗教革新,及时去掉教义、教理中的陈腐观点,以争取现代人的信仰。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要素,近代以来,道教的现状和前景如何,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第一节 道教发展的现状
清代之后,道教进入了停滞和残存的阶段。1911年清朝帝制被推翻,成立********,江酉都督府取消了龙虎山张天师的封建特权,“天师”之号成了一种世俗惯称的沿袭。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兴起科学和民主的思潮,浸透着封建宗法思想的道教也受到冲击,道教的教义、教理中的封建伦理基础发生了动摇。1928年,国民党颁布神祠存废条例,一些道教观庵被改为学校、机关、军营等,民间的道教俗神祭祀亦受到一些限制。由于社会上人们往往把占卜、推命、看相、符咒、驱邪及装神弄鬼的粗浅方术皆误会为正宗的道教活动,降低了道教的威信,便道教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被当作一般封建迷信组织受到知识阶层的遗弃。在这期间,道教界人士为复兴道教,亦作过一些努力。加北京白云观的全真道士于1912年曾成立“中央道教会”,上海的正一道士也筹建过“********道教总会”。同时,一些道书的编辑、出版亦有进展。1923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倡议下,徐世昌出面捐资影印北平白云观所藏明版《道藏》,这就是在全国各大图书馆中保藏的上海涵芬楼影印线装本《道藏》。而后又有守一子编辑成《道藏精华》一百种行世,使中国古老的道教文化得到弘扬。
当时中国有儒、释、道、回、耶(含基督教和天主教)五大传统宗教流行,其中道教教团相对衰弱。但全国十方丛林及著名子孙庙宫观尚不下万座,常住官观的职业道士不少于五万人,散居道士更多。在中国历史的重大变革中,道教界人士也和全国人民息息相关。在社会动荡的年月,一些难民遁人道教,道士文化水平甚低,但他们亦随着社会的变革不断协调着前进的步伐。在近代道教的发展史上,也有一些高道和著名道教学者。例如沈阳的岳崇岱、成都的易心滢,还有李理山、乔清心、蒋宗翰等,在道教界皆颇有影响。易心滢、房理家、伍止渊等,皆是著名的道教学者。陈樱宁、常遵先、徐颂尧等一批学者为发展内丹学,弘扬道教文化做出了贡献。重庆的张义尚、北京的王沐,皆隐修丹道,留下传世之作。同时,关于道教文化的学术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刘师培著《读道藏记》,许地山著《道教史》,傅勤家著《道教史概论》、《中国道教史>,刘鉴泉著《道教征略》,陈国符著《道藏源流考》,王明撰《太平经合校》,成为研究道教文化的第一批著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大陆的道教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1949年至1957年,为大陆道教发展的第一阶段。这段时期,过去靠收取地租、举行宗教活动谋财的官观经济被摧垮,道士们从事农业、林业、旅游业、医药业、手工业、服务业等生产劳动实行“自养”,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样,清代道教教团遗留的腐败之风一扫而光,道七们树立起自耕自食,劳动光荣的思想,这是符合道教的历史传统和基本教义的。共和国成立初期万业俱兴,谋生方便,各道观因地制宜组织宵观经济收入,不乏生活来源。道士们亦顺应社会潮流,学习政治、文化,破除封建迷信思想,靠占卜、推命、符咒及装神弄鬼骗财谋生的道士濒于绝迹。在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下,原来被迫出家的道上重新还俗,社会条件改善,出家人减少,全国道士的数目大减,原来遍布城乡的子孙庙及小道院几乎减半。道教富观的封建宗法管理体制也受到冲击,以监院为家长等级森严的专制传统自然发生变化。留居宫观的道士订立“爱国爱教公约”,宗教活动在国家法律容许的范围内进行,废除了一些同国家政策、法律抵触的清规戒律(如鞭责、火化等),寓观财务亦适当实行民主管理。1956年夏,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联络易心滢、乔清心、汪月清、万昭虚、杨祥福、陈撄宁、孟明维等,筹备建立全国性的道教组织,得到政府的支持。1957年5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会址设在北京白云观。道教协会章程规定:“联系与团结全国道教徒,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爱护祖国,积极支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协助政府贯彻宗教自由政策。”总起来看,道教的发展是正常的。
大陆道教发展的第二阶段是自1957年夏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发动了猛烈的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击右派的政治运动,于1958年春波及道教界。中国道教协会第一届会长岳崇岱及王信安、向元理等高道被打成了“右派分子”。随之,大炼钢铁、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政治运动接踵而来。不少官观、道院中珍贵的古钟、香炉等文物、法器被化成一块块废铁,富观、道院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