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教”教丰刘德仁(1122~1180),沧州乐陵人,于金皇统二年(1142)创立“大道教”。大道教以无为清净为宗,真常慈俭为宝,苦节危行为要,以仁为心,恤困苦,去纷争,无私邪,守本分,自力耕桑以足衣食,恬淡静修,无求于人。其教能为人除邪治病,以烧香向虚空默祝为法事;有劾召之术,其教规教义多本老子《道德经》,以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虚心实腹,守气养神为修炼,有墨家精神和儒家的道德。传至五祖郦希成,“大道教”分裂为以天宝富为首的一派(以郦希成为五祖)和以玉虚宫为首的·派(以李希安为五祖)。后郦希成一派道门隆盛,取得正统地位,遂更名为“真大道”,以和假道门区分。时值元朝立国,郦希成屡遭磨难,因有法术威灵,甚得时人崇敬。著名高道有八祖岳德文,九祖张清志等。
太一教于金熙宗天眷(1138~1140)年间由卫州道士萧抱珍所创,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内重清修,外用符箓,疗病去灾,有奇效,其道大传,继任教祖皆以萧为姓。元灭金,杀人盈城,太一教四祖萧辅道,收遗骨而葬之,俗呼堆金冢,甚得众望,其教亦采礼教伦理纲常以劝世教化。王恽《秋涧集》多记其事迹,至元末史料无考。太一教世人多以符箓道派视之,然近年忽有太一教之支派元极道秘传的《元极秘箓》出世,足证其为内丹和符箓结合的道派,盖金元时内丹盛行,新创道派必有其秘传的丹功,才能开发人体潜能,以灵异吸引道徒。
宋辽金元之际,道派繁衍甚多,还有毗庐道、康禅教(七祖康禅之教,乃佛道之融汇)、混元教等,因史料不足,殊难阐明。宋宁宗时道士雷时中,得混元六天如意法,云传自路真君(托为汉末路大安),以《度人经>为主.博采儒释,混为一教,“弟子分东南、西蜀二派,卢、李二师行于蜀,南康查泰宇行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另有符箓道教酆岳派,亦甚盛行。北京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总簿》,载有86个道派。要之,这段时期道教繁衍的趋势和特点,其一为道、儒、释三教文化融汇,其二为新道派突破天师道的旧传统而使道教鼎新。新创的道派,多是融汇诸教之长而来。
三、修持方法及道教教义的根本转变
宋辽金元时期,道教史上最大的事,就是内丹学的创立和成熟。随之内丹学成了道教主要的修持方法,道教面貌为之一变,宗教素质有了根本提高。由此创立的一些新道派,几乎无丹不成道,道派和丹派逐渐合一,这种趋势不仅产生了内丹和符箓合一的雷法诸派,而且迫使老的天师道经箓道派也研习内丹。
外丹黄白术衰微,内丹学兴起,同时也带来道教修炼观念的变化。魏晋时<抱朴子内篇》诸道书把老子的长生久视之说解释为不老不死。而宋元一代的内丹家,则以为“长生”就是延长生命,提供修道的时间,只有炼成永存之元神,与道融为一体,才是修炼的目标。姬志真((云山集·长生》诗云:“长生岂论幻形骸,数尽归元上里埋,唯有本真谁会得?古今无去亦无来。”这样,传统的修生延年炼养之术只不过是引人人道的舟楫,长主不是形生死,惟有元神万古春,只有超脱生死,才能体道合真,开发出心灵潜能,使修炼的法身达到仙人境界。这个修炼观念的变化是道教教义的根本性转变,这使金元全真道的面目同以前宣扬肉身不死信仰的道教有了本质的不同。
内丹学的兴起,也使旧的符箓道派逐渐解脱了原始巫术的束缚,以内炼成丹、外用成法为指导思想,加强修炼本性元神的功夫。雷法派实际上是以天人感应作理论基础,最大限度地开发人体生命潜能,以实现道教的法术。萨守坚<内天罡诀法》云:“一点灵光便是符,时人枉费墨和朱,上士得之勤秘守,飞仙也只在工夫。”这体现了符箓派革新的思想。
宋元时期不仅天师道旧经箓道派吸收了内丹修炼的思想,连宜扬儒家伦理纲常的净明道也强调内炼功夫。刘玉《净明忠孝全书》中说:“惩忿则心火下降,窒欲则肾水上升,明理不昧则元神日壮,福德日增,水上火下,精神既济,中有真土为之主宰,只此便是正心修身之学,真忠至孝之道。”这样将忠孝当丹功修炼,道教便呈现了一派新面貌。
§§§第七节 明清道教的衰落和世俗化
明清时期(1368 - 1911)五百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阶段。这个时代的封建政权在政治上采取了高度专制的形式,在意识形态上崇尚融合了佛道二教的儒家理学和心学,在外交上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在锁国愚民的强权政治下,国内无法兴起新的阶级力量,国外又难以输入进异质的社会动力,因此在封闭的社会系统中出现了停滞和腐败的趋势。明代虽有繁华的封建市民社会,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和所谓资本主义的萌芽,但阶级剥削和压迫相当残酷,人民只能在屈辱和困苦中挣扎。清帝国的建立推迟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统治者更需要利用儒家思想来强化专制政权和调整********、阶级矛盾,社会的文化也呈现出保守的特色。这样,道教和佛教在明清两代迅速地衰落下去,教团的发展也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