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道教与丹道> 第7章 道教的发展(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道教的发展(5)(3 / 3)

玄纲论》、《神仙可学讲》、《形神可固论>、《心目论》,谈仙道之理和养性之术,是道教哲学的重要著作。李含光(683~769)纂修上清经法,唐玄宗亲受上清经箓,著有《仙学传记》、《周易义略》、《(老庄学记》等书。

又太极左仙公葛玄传《(灵宝经》的故事,葛洪未详记,唐人始盛传,称太上授葛玄《灵宝经》及太极祭炼三箓七品斋法,流传于阎皂福地。故阎皂山灵宝派,当兴起于唐代。升玄派实即灵宝派的支派。

自张鲁之侄张盛(盛为张鲁之弟张卫之子,张卫不降曹被杀,盛遂隐于吴)居江西龙虎山传天师道正一一派以来,历魏晋南北朝正一派不显。

唐玄宗时太清观道士张万福整理三洞经戒法策使正一法门中符祭佩带、传授、箓法的品位形成完整的体系,经戒的内容和授受程序也大为改观,在民众中造成很大影响。张天师正一派推重符篆咒术,行斋醮祭炼、消灾除病之法,广收教外男生、女生、弟子人道,成为民间经箓派道教大宗。至五代时杜光庭著《道门科范大全》,闾丘方远诠释《太平经》,更促进了正一派道教的发展。唐代天师道上清、灵宝、正一这三派中,上清派在社会上层传播,正一派则主要在民间传播。

楼观派终南山道团,在国都长安附近,又尊奉老子和无上真人尹喜,适应唐李王朝认老子为祖的政治需要,故十分兴旺。隋唐道士,讲经以善说《老》、《庄》著称,杂以三洞经戒科仪,终南山宗圣观道团,似以传高玄派经戒为主。王延和严达,为周隋之际著名高道。唐代则有岐晖、巨国珍、田仕文、尹文操等。尹文操为唐高宗时终南山楼观道士,也参与制造太上老君神迹的活动,并撰修《玄元皇帝圣纪》。唐玄宗时,曾于楼观山谷间得太上.老君玉像,以为祥瑞,乃于楼观立碑记其事。楼观终南道团在唐宋两代流传不绝,至金代遭战祸,焚毁殆尽,元初全真教尹志平礼谒祖富,委托道士李志柔主持修复楼观,并入全真道。

唐代经箓道教还有洞渊派.乃晋末马迹山道士王纂得《洞渊神咒经>而传。唐代道士韦善俊、叶法善、尹情等,传洞渊派。洞渊道士受洞渊三昧法篆,其法上辟飞天之魔,中治五气,下绝万妖。叶法善(616 ~720)有摄养、占卜、之术,善符箓醮祭,能厌劾鬼神,寿过百岁,甚得朝廷礼遇。

唐代另有北帝派,道士邓紫阳,诵天蓬咒,感北帝授剑法,见重于唐玄宗,传其子邓德成。后有邓延康、黄洞元、瞿童、何元通等传其术。北帝派是上清别派,传《北帝经》,行辟邪禳祸之事。

唐代道教经箓派中,人才甚多,如王玄览著《c玄珠录》.李筌传《‘阴符经》,著<太白阴经》,张志和著《玄真子》,谭峭著<化书》等,皆为道教史上的重要著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