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道教与丹道> 第5章 道教的发展(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道教的发展(3)(2 / 4)

子。

(二)经箓派

晋代还兴起以信奉和承传某一类道经而命名的道派,统称之为经箓派。当时的经箓派分三大经系,即《三皇经》系,《灵宝经》系,《上清经》系。魏晋时道教的发展走向上流土族社会和知识阶层,特别在东晋时期道教又呈现高峰发展期,增加了对新道经的需求,于是一个新的造作道经的高氵朝终于在东晋时期掀起。东晋中叶新造的道经,以三皇、灵宝、上清三组道经影响最大,这就是后世道教尊崇的三洞真经。经箓派的道士以承传三洞真经内容的不同分别称为三皇派、灵宝派、上清派。三皇派和灵宝派的传人主要是句容葛氏,上清派传人主要是丹阳许氏。

1.三皇派

《三皇经》、《五岳真形图》之类是召劾鬼神的符书,属于《道藏》洞神部的经典,在三洞真经中问世较早。三国时帛和入西城山师事仙人王方平,于石室中精思,见古人所刻《三皇天文大字》,《五岳真形图》,后经左慈逐代传到葛洪手中。帛和经左慈传下来的为《小有三皇文》,鲍靓在晋元康二年(292)于嵩山石室又得到《大有三皇文》,也传到葛洪手中。《三皇经》在承传过程中,经文亦繁衍不一,至南朝陆修静整理编定,为十四卷,凡受此法篆者,即为洞神三皇派弟子。三皇派经书、法箓授受均需遵守严格的宗教仪式,该派宜称三皇文乃淳阳精气所化,遇急难可感通天神救度,信奉、佩带、书写三皇经文有呼风唤雨、所愿立克、延年益寿等无穷法力,传至唐代尚兴盛。后宋代虽仍有流行,亦渐式微,至元代忽必烈焚经,《三皇经》失传,三皇派亦衰竭矣。

《五岳真形图》原是秦汉方仙道为配合秦皇汉武封禅、祭五岳而画出的五岳简易导游图,后来演变为符箓,其形状依五岳山岭河谷盘曲高长、周旋委蛇的规矩和形状绘成,形似书字。道士认为佩带此图可附着五岳神仙的灵气神威,足以辟凶除灾,防身营家,经行山川,百神来迎。《五岳真形图》在南北朝之后归入洞玄灵宝部,属灵宝派承传的法篆。

2.灵宝派

<灵宝经》分为东汉出世的《灵宝五符经》(即今《道藏》水字号《灵宝五符经序》三卷),及后来的《灵宝赤书五篇真文》(又称《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等。东汉袁康《越绝书》和葛洪《抱朴子内篇>,皆言《灵宝经》有《(正机》、《平衡》、《飞龟授帙》三篇,乃大禹治水时所藏,实际上亦是古代原始宗教中巫术的演变。据史料分析,最早的《灵宝五符经》约予东汉时出世,曾传到天师道张陵手中,后来葛玄在天台山修道得到此经,于吴赤鸟之年(238)在社会上传开。葛洪于东晋建元二年(344)三月三日在罗浮山去世,以此经传给侄子葛望、葛世。晋末葛洪从孙葛巢甫依托祖辈传下来的《灵宝五符》古经,大加增饰,造出一批新的《灵宝经》,传给道士任延庆、徐灵期之徒,使灵宝派门人日多,灵宝之教大行于世。

3.上清派

天师道北迁后传人上层士族社会,晋初又有许多江南士族大姓奉道。西晋司徒魏舒之女魏华存,本为天师道祭酒,得《黄庭经》存思身神修道之法,甚得效验,存神行气之术遂在道教中秘传。东晋时,道教信徒日增,新的造经高氵朝又兴起。世奉天师道的士族名士许谧(高道许迈之弟)伙同土族子弟华侨炮制新道经,因华侨泄密而止。后有吴人杨羲,自幼奉道,性沉厚,美恣容,工书画,有灵性,同许谧结交。许谧及其子许翔便同杨羲以扶乩的方法,托言南岳夫人魏华存下降,在晋哀帝兴宁二年(364)造出《上清大洞真经》31卷和诸仙真传记及修行要诀。杨羲先以隶字写出,以经师的身份传许谧、许翔。直至东晋末年,王灵期受葛巢甫造传《灵宝经》的启发,从许翱之子许黄民处求得《上清经》,隐去其中的至要法言,又张开造制,增广润色,在社会上公开流传,形成了神仙道教上清派。上清派是一个以士族知识分子为主体形成的道派,开茅山宗一脉,历经隋唐,盛行不衰,其修炼方术亦为内丹学的前驱。

(三)占验派

占验派由秦汉方仙道的术数家发展而来。(《四库提要》云:“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有汉一代,谶纬学盛行,连儒生亦习术数之学,方士之精于术数者更多。术数学包括京氏易、谶纬、天官、风角、星算、遁甲、六壬、三棋、九官、太一、三元、望气、飞符、龟策等推步吉凶之术。汉代以来有任文公、郭宪、高获、谢夷吾、郭风、杨由、李南、李邻、樊英、杨厚、公孙穆、许曼、赵彦、管辂等人,其中管辂占验吉凶,其应如响,乃汉代中国知识界数百年致力于术数占验之学而开出的花朵。晋代神仙道教兴起,精于术数学的道士遂形成道教占验派,以占断吉凶布道。占验派道士以术数通神,在神仙道教中颇受重视。汉代以来朝廷修史,立《方术传》,史书中记载方技术数之士以占验派最多,《晋书》中亦载有陈训、戴洋、韩友、淳于智、郭璞、步熊、杜不愆、严卿、台产等人,尤以郭璞名重一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