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行动装置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炮塔采用夹层装甲,车身两侧装有5毫米厚的侧裙板。
车内配备三防装置。该车不具备浮渡能力。
苏联BMP-3步兵战车
BMP-3步兵战车系苏联第三代履带式步兵战车,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1986年投产,1990年11月在红场阅兵式上首次露面。
投产前,该车在各种实战条件下进行了大规模的野外试验,其性能较之BMP-2第二代步兵战车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BMP-3配备有1门100毫米主炮。这门炮既能发射一般火炮用弹药,又可以发射抛射导弹。该炮与苏联能发射同型导弹的T-55AM2B坦克和MT-12牵引式反坦克炮的火炮一样。这是国外步兵战车迄今装备的口径最大的火炮。
该车的辅助武器有30毫米机关炮1门、PTK式762毫米并列机枪1挺和同口径车首机枪2挺。
BMP-3步兵战车车载的30毫米机关炮位于主炮右侧,目前尚未确认是否是BMP-2步兵战车上的2A42型同口径。
英国“武士”步兵战车
“武士”步兵战车在研制时称为MCV-80机械化战车。1987年装备英国陆军,订购总数为1048辆。
该车参加了海湾战争。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动力部分、战斗部分、载员室,主动轮前置,车体后部有单扇尾门。
该车的推进系统包括水冷柴油机、全自动变速箱、静液转向装置、扭杆式悬挂装置等。
该车车体为铝合金装甲全焊接结构,炮塔的上部采用了“乔巴姆”复合装甲。炮塔外部两侧各装有4具烟幕弹发射器。该车有三防装置。
该车的变型车较多,主要有指挥车、抢救修理车、自行迫击炮、侦察车、工程车、“霍特”反坦克导弹发射车、MCV-105战斗坦克、自行高炮、防空导弹发射车、自行多管火箭炮、炮兵观察车等。
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
2005年首辆“美洲狮”步兵战车样车完成,2008年开始批量生产。车体采用无焊接薄装甲板制成,炮塔结构小而轻,炮塔内无乘员,车长和炮长均位于车体内。炮塔顶部中央装有可旋转360°的光学装置,供乘员使用。炮塔右部装有主要武器和辅助武器。
“美洲狮”步兵战车采用MTU公司生产的世界上结构最紧凑、重量最轻的MT-902V-10型高功率密度型柴油发动机。
“美洲狮”步兵战车将至少服役30年,其设计具有延长装备时间的潜力。目前,德国已经开始研发对步兵战车的改进,包括战场内敌我识别、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以及德国未来士兵系统等方面。
装甲抢救车
美国M88A2装甲抢救车
M88A2装甲抢救车是M88A1的改进型,由美国联合防务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研制完成,主要用来抢救像MIAl/A2主战坦克这样的重型装甲战车。
其液压操控的驻锄安装在车前部,在绞盘或A形吊臂工作时起稳定作用。驻锄还可以进行推土作业,如清除道路或构筑发射阵地。A形吊臂在车体前部回转,用来起吊整个坦克炮塔或动力装置,在不使用时被降低放置在车体后部。在使用驻锄以及4根钢绳时,A形吊臂的最大起吊重量为32吨。主绞盘的牵引力为63吨。缆绳长853米。辅助绞盘的牵引力为54吨。
该车标准装置包括发动机舱和通信装置用的火警探测与灭火系统。该车战斗全重63吨,最大速度483千米/时,最大行程483千米。除了3名乘员外,还可容纳4人,如其他损坏车辆的乘员。
德国“水牛”装甲抢救车
为了支援“豹”2主战坦克,德国莱因金属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研制“水牛”装甲抢救车。“水牛”装甲抢救车是以“豹”2主战坦克为基础制造的,首批将生产100辆,其中75辆供德国陆军使用,25辆供荷兰皇家陆军使用。
该车采用了全新的全焊接装甲结构,乘员和绞盘均在装甲保护之下。车体前部安装了液压驻锄,可在绞盘或起重机工作时稳定车身,也可用于推土。起重机安装在车体右前方,最大起重重量30吨,可用于更换车辆部件或起吊整个车辆。“水牛”装甲抢救车安装有2个液压绞盘,主绞盘单独拉力35吨,两个绞盘总拉力达70吨。除此之外,车后还可携带一整套动力组件以备维修更换之用。
该车的标准装备包括电焊与切割装置、专业牵引杆、三防装置、侦察与压制系统以及夜视装备。该车的最大速度为68千米\/时,最大行程650千米,乘员3人,武器为1挺762毫米MG3机枪,战车全重54吨。
苏联BTR-90轮式装甲输送车
BTR-90轮式装甲输送车由苏联阿尔托玛兹机械厂研制,具有很高的机动性、火力和生存能力,可供机械化步兵和海军陆战队执行火力支援、输送人员、监视、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