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从春到冬谈养生> 第24章 秋季养生谈(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秋季养生谈(4)(3 / 3)

,承受秋天的凉意,避免因多穿衣服造成身热汗出,伤耗阴津,阳气外泄,方能顺应秋天阳气内收、阴精内蓄的养生规律。

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冻。因为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这也包括在睡觉时不要盖得过多,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出汗伤阴耗津。但是穿衣的情况要根据自身条件来定,不能因为要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则而着凉感冒。

当然,“秋冻”不能单纯地看做不忙添衣,诸如爬山登高、冷水浴、跑步、练功及其他体育运动锻炼,均要讲求耐寒健身,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无论做什么运动,都要注意“冻”字,当周身发热尚未出汗时即当停止,切不可大汗淋漓,从而确保阳气勿泄,阴精内敛,方为标准。

“秋冻”既是顺应自然收敛养生的需要,亦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由于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不忙添衣,不至于伤寒受病,而却能使人体抗御机能得到锻炼和激发,使机体能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环境,御寒耐受力增强,从而避免伤寒等病症的发生,并可起到预防诸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风湿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中风、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的作用。

既要“秋冻”,又要不受寒。其原则是无论添衣、运动,均应以汗液将出未出为好。

“秋冻”也要遵循规律,盲目“秋冻”不但不会强壮身体,还会使人生病。

首先,要“冻”得有度。倘若秋末天气已经很冷,却仍然穿着单衣,冻得身体打颤,那就不但增强不了抵抗力,反而容易着凉了。

其次,“秋冻”要因人而异。秋冻是健康人的养生方法,若是病人,特别是有呼吸系统病史的人,如慢性气管炎、哮喘病人、感冒患者则不宜“秋冻”。因为这些病人抵抗力差,寒气稍微强烈一点,病情就会加重。即使没有病,但身体虚弱的人也不宜“秋冻”。此外,老年人、婴幼儿也不能冻着。年纪小的人,身体没有发育成熟,无力耐寒。而年纪大的人,身体已经衰老,免疫力差,也应及时躲避导致疾病的“邪气”,而不能冒着严寒强顶。

再次,在节气变更的时候不要“秋冻”。节气变更的时候对生命的影响很大,许多危重病人往往在节气变化之际,病情会突然恶化。因此在秋凉的时候要比平时更加注意养生保健,而不要轻易尝试“秋冻”。

做好防寒锻炼

秋冬交替之际,何以疾病多发,死亡率增高呢?这恐怕就是人们过惯了“温饱”生活,温度适应能力下降的结果,因此,秋季加强耐寒锻炼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气候多变的秋天,人们对冷一般都以加衣盖被来御寒,但这是被动的、身外的。而耐寒训练有助于改善大脑皮层对体温调节的功能,一旦受到冷空气刺激,大脑能更快地调节,以保持体温的平衡;秋凉后,不妨经受一番冷空气锻炼。加衣不要过早、过多,适当减慢添衣的速度,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使机体受到凉气的锻炼,以增强耐寒能力。经过这样的耐寒训练后,人体的新陈代谢明显加快,人体的产热总量提升,还能明显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促使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的适应,从而提高呼吸道和肺部的耐寒能力。

耐寒锻炼最好选择清晨在户外进行。耐寒锻炼的方式很多,可以选择性地从事一些有氧耐力锻炼,如慢跑、越野跑、骑自行车、游泳、登山、打球等运动。锻炼中,衣着宜单薄,让身体有微冷之感,锻炼后,应注意身体保暖,以防出汗后身体着凉。只要是接触寒冷的运动,都算是耐寒锻炼。不过一般应选择运动量不太大的项目,避免因剧烈运动而突然加重心肺负担。

耐寒锻炼是提高调节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手段。老年人要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包括不要穿的过于厚实、严密。实际上,过早过度保暖,身体出汗不易觉察,反而容易感冒。

另外,要让老年人有进行户外活动的机会,特别是秋日的清晨。其次就是进行冷适应。从秋天开始,老人要培养用冷水洗手、冷水洗脸,喝冷开水、冷水擦身等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放弃。

实践表明,冷水耐寒锻炼对预防冻疮、伤风、感冒、流鼻涕颇有裨益。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老年人一般都能适应,而且效果显著。但需注意每次冷水冲洗后,要用干毛巾擦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