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秋腹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使用抗菌素。临床研究证实,任何抗菌药物都对此病无效。二是不要使用退热药,因服用退热药会大量出汗,加重脱水。如体温过高可采用物理降温。三是少量、多次喂些清淡流质饮食。如有呕吐症状,不可强行喂食,应停喂数小时,使肠胃充分休息。四是足量补液,这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秋季也应注意饮食卫生和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人。不买变质食品,饭菜最好现吃现做,剩饭菜一定要烧煮消毒后才吃,否则极容易引起秋日常见的传染病,如:菌痢、疟疾等的发生。对于一些秋季常吃的蔬菜,若放置时间过久或隔夜的应忌食,如隔夜的炒白菜就不宜食,因白菜炒熟后,放置时间久或隔夜后食之,在细菌的作用下,白菜内的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可使血液失去载氧能力而引起中毒。
生吃瓜果要削皮或洗净消毒。做凉拌菜时,加蒜、醋、姜等调料,既可调味、杀菌,又可促进食欲。秋季气候干燥,肺阴易损,而吸烟不仅损伤肺阴,久则更会导致肺热叶焦,灼津生痰,甚则肺萎咳嗽、咽干口渴、咯血吐血等病由此而生。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饮酒过多会损伤脾胃生湿蕴痰,上犯于肺,堕阻气道,使肺失宣降,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因此秋季应少饮酒。
烟酒也属辛烈之品,对于已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秋季更应提倡早戒烟酒。此外,秋季还应注意餐具的卫生与消毒。每周至少要消毒洗碗布2—3次。
别让气管炎、哮喘找上你
从夏天到秋季,气温转凉,白天晚上温差变化大,或冷或热,最容易造成气管炎。原因有三:一是体质虚弱,稍受寒冷即可发病;二是居室内外污浊空气的刺激;三是由感冒而引发气管炎。
因此,初秋就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是要加强耐寒锻炼,如用凉水洗脸、洗鼻,并保持适当运动;二是预防感冒;三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适当的湿度;四是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五是戒除烟酒。
哮喘也有心脏性的哮喘,但一般是指支气管哮喘。支气管黏膜的水肿、气管的痉挛使气道变得狭窄,呼吸受阻,并出现咯咯的喘鸣声。发作在半夜较多,持续几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几天。就发病季节而言,秋季最多,顺次为冬、春和夏季。
哮喘的各种诱因中,首位是感冒,第二位是寒冷,第三位是疲劳。烟草、香水、烟雾等也会是发作的导火线。
防止哮喘的发生,必须对成为原因的抗原(灰尘、花粉、螨等)进行防卫,积极预防诱因发生,改善体质,使抗原即使起作用,症状也不一出现。
所谓改善体质,除了全面地进行食物疗法以外,实行干布擦身,做体操锻炼也是很重要的。
戴口罩预防是很有效的。在打扫房间时,为了不吸入灰尘,可避免到户外或者戴上口罩。对待花粉的飞撒,戴上6层纱布缝制的口罩,可减少80%~90%的吸入。
饮食方面,避开刺激性强的山萸肉、芥末、胡椒、咖喱等食物,不吃使体质变差的肉食、精白食品,改食未经精白的谷菜食。
避免周围环境的非特异性刺激。秋天和初冬,气候干燥,在我国北方强冷风的刺激等都是激发哮喘发作的重要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因此哮喘患者应当养成随时收听气象台(站)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自己的衣服,如遇上述天气,最好不外出或采取预防措施(如戴干净的口罩)。如行走在街上,突然遭强风的袭击,应当背风而行,避免迎风饱受冷空气的刺激。
需要一提的是,精神紧张、情绪变化也能引起哮喘。这已被事实证明,但精神、情绪对哮喘病人的影响是有条件的,一般认为,精神因素大多是在哮喘长期反复发作的基础上起作用,少数则是过敏体质与哮喘同时存在的一种状态。在哮喘反复发作数年后,每一个病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精神因素存在,但其机理不甚明了,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有些病人对某种花草过敏之后,再看到这种花草,甚至纸做的假花草亦能引起哮喘发作,这可能是条件反射的作用。也有的病人对药物存在心理依赖性,如一些病人怕晚上发病,每天晚上必须注射肾上腺素,但是如果在病人不知道的情况下,给予生理盐水注射,也可产生同样的效果。有些病人病情很稳定,但是在情绪波动、惊恐、激动,甚至大笑的情况下,也可诱发哮喘发作。因此,哮喘病人要保持精神轻松,情绪稳定,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被疾病征服,而要意志坚定,用正确的方式与疾病作斗争。
科学秋冻
秋季天气骤然变凉,这时候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寒冷,于是就有一些人急急忙忙地将厚衣服穿在身上,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好的养生之道。
我们大家都经常听到一句谚语“春捂秋冻”。所谓“秋冻”,即是“秋凉不忙添衣”。秋天气候转凉,不可一下加衣太多,捂得太严。即使到晚秋“月落乌啼霜满天”,穿衣亦要有所控制,让机体“冻一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