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叫做“困脾”的问题,就是夏天爱犯困,午觉睡不醒,就是脾被夏季盛行的湿气困塞。暑湿最易伤脾,中医称暑湿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当脾被湿困后,就容易感到疲乏。可以喝利湿的茶,或者擦清凉油。处暑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并要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备战”状态,防止上班犯困。
夏季防湿邪致病
湿也是夏季的主要邪气,长夏主湿,夏末初秋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特别是损伤脾胃之阳气。天阴多雨时,湿气太重,人们容易感到闷热、疲倦、烦躁或压抑、头昏脑胀、身体沉重。因此,夏季要防止湿邪侵袭,导致疾病。
以热除热
人们通常的方法总是以冷抗热。实际上,这是不符合养生的道理的。一到夏天,浑身大汗淋漓,许多人贪凉心切,冷水冲凉,冷水洗脚,吃冷饮等都成了最常见的做法。然而,这种“以冷抗热”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凉快,甚至还可以致病,“以热抗热”是更科学的养生方法。
天热使得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高热症;同时,冲凉之时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冲凉过后,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也容易“乘凉而人”。反过来,夏天用热水洗澡却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排热。而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形式。
“以冷抗热”,虽能解一时之急,却并非良策。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可以避免由“热”而突然遇“冷”时,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由扩张而收缩,血流量降低,汗液分泌减少的现象。
唐朝时候,有一天,洞山禅师的一位学生问他:“师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寒冷和酷热之苦呢?”洞山禅师回答道:
“当你感到寒冷的时候,就以寒克寒;当你感到酷热难当的时候,就以热克热。”
热和寒,都是自然的现象。从生理学上讲,以热抗热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酷热之中,运动一番,出一身大汗,让毛孔全部开通,热自然放出来,此时全身心都会感到一种无比的舒畅之感。在我国四川,大热天人们喜吃火锅,取“豪放火锅”为名,就是以热抗热的做法。夏日,以热抗热,浑身出汗,求得一爽。家中自备火锅,老少围坐火锅举等自烫而食,尽可择好而从,绕有风味。
火锅最有名的是重庆的“毛肚火锅”。毛肚火锅麻辣味厚,浓香鲜美。其主料要用水牛的毛肚、肝、腰,黄牛的背柳肉,鸡血、鸭血、猪脑花、猪脊肉、鳝鱼片,猪肝、腰等食品原料,素菜用黄葱、蒜苗、莲花白等,也可因时、因地、因料而异,这就要灵活掌握。
夏季适合老年人的以热抗热的方法有:
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是出汗的季节,该出汗时出汗,这才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
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洗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绝妙良方。
另外、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增强热适应能力,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防止中暑和其他热证的发生。
饮食调理祛暑湿
抗御湿邪,最好多吃消暑利湿的食物。暑季非但酷热,而且多雨,气候淫湿,热蒸湿动,暑与湿合,故暑热致病每多挟湿,从而形成暑湿之证。暑湿证不但有一系列暑热征候,还必兼见身热不畅、身重肢倦、脘痞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邪致病的特点。
所以,在膳食调配上,还是要适应机体的这些变化,要注意食物的色、香、昧,尽量引起食欲,使身体能够得到全面足够的营养。因此,暑湿天气时的饮食既要保证营养又要防暑除湿。那么,夏季的饮食不妨多吃些消暑利湿的食物,使得体内湿热之邪能从小便中排出,这些食物有绿豆、荷叶、小红豆、薏苡仁等。此外,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蔬菜也有清热功效。一般说,少吃些肉类,多食一些凉拌菜和咸蛋、豆制品、芝麻酱、绿豆、新鲜蔬菜、瓜果和饮用各种清凉饮料。在调味方面,可适当用一些蒜和芥末,以便起到杀菌、清暑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下面介绍一些解暑祛湿的饮食调理法。
清热祛湿粥。赤小豆30克,白扁豆、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革薛各10克,赤茯苓15克。将川革薜、赤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