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摄生消息论》等等。一般说来春季三月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气候乍寒乍热,老年人之宿病易发,要防止风邪侵袭,预防感冒,也可以心情舒畅地踏青散步,夜卧早起。衣服要逐渐减少,不可顿去棉衣。夏季三个月属火,热盛,宜调息静心,夜卧早起,不可在檐下、过廊及窗前等处纳凉,以防贼风中人,尤其饮食不宜大饱,肥腻当戒。秋季三个月,天高气爽,燥气较盛,当注意益养阴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不可出汗过多。冬季三个月,寒气盛,水冰地坼,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要去寒就温,尤其要注意预防感冒。可于每晨服一小杯黄酒御寒,切忌房事。
顺从自然环境气候,不只是被动地服从,而是要主动去适应,争取增强适应能力,一些老年人,因体弱或有了慢性病后,对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弱了,而使病情拖延不愈或越来越重,这时应加强身体适应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老年人的做法不是增强适应能力,而是减弱适应能力。例如患有慢性气管炎的老年人,或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每至冬天天冷则犯咳喘或关节痛。他们穿上厚厚的棉衣、皮衣,围着火炉烤火,不敢出屋,或用热水袋、热药洗烫关节,这种做法使老年人越来越不适应寒冷,因此使病长年不愈。正确的养生方法是让老年人恢复适应寒冷的能力,应加强耐寒锻炼,如用凉水洗脸、洗鼻、洗四肢(开始时先用温水,或从夏天开始),用湿毛巾擦肢体及胸背、关节,这样长期锻炼可增强耐寒能力,从而减少或防止咳喘、关节炎复发。当然,搞好体育锻炼、调理好生活及按摩、导引等增强体质的养生方法也是不可少的。
《黄帝内经》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夏保养阳气,秋冬保养阴气是四时养生的根本所在。古代养生家结合四季变化的特点,根据上述原则,提出春季的锻炼方法,主要是以手少阴心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的锻炼为主,包括静坐、叩齿、咽津、转头、吐气、按摩等方法,以达到开发阳气、舒达气血、调肝胆、疏三焦的功效。
夏季的练功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锻炼为主,通过四肢运动、散步、叩齿、咽津、按摩等方法达到交通心肾、调理脾胃、生化气血、强心益气的功效。
秋季的养生以增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功能为主,通过吐纳、静坐、叩齿、按摩、咽津等方法,达到通宣肺气,调节气血,吐故纳新的目的。
冬季的养生以锻炼足少明肾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通过静坐、叩齿、吞津、按摩、活动四肢以达到强腰固肾,温养脏腑,主阳抑阴的作用。
总之,老年人应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不断调节自己的生活,采取正确的养生方法,增强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使慢性病早愈、身体健康乃至长寿。
青少年四季养生之重
季节调节着体内的生物钟。季节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非常明显。春季(3~5月)是身高增加最快的季节,秋季却是体重增加最快的季节。据统计,在3~5月中,身高的增加相当于生长最缓慢的11月至来年1月的2.5—3倍。在生长迅速的月份里,新的骨化中心出现较多,骨骺愈合速度也加快。体重的增加在1—2岁的婴幼儿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儿童期则是秋冬期的增长比春夏季(3~8月)多1倍以上。炎夏季节不少学龄儿童的体重甚至有减轻趋势。
季节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同人体内部“生物钟”的调节有关的。不同季节中的温度、光照等外界刺激通过对皮层和皮层下某些中枢起作用,从而影响到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活动。
春天要积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春阳初升,万物发萌。但春令多风,冷热不绝,此时小儿机体如不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就会发生疾病。因此,注意孩子春天的护理,对预防疾病及健康成长,是很必要的。小儿素体单薄,脏腑娇嫩,不要等气温回升就马上脱去棉衣。应根据天气变化而变换衣服,注意身体防寒保暖,避免感冒等病。冬令天寒,小儿多习惯吃油腻厚味及滋补之品,加上活动量较少,机体一般内热较盛且消化能力较差。因此,在饮食上应荤素搭配。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及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春宜食凉”,可多吃梨、萝卜等。不宜多吃辛辣,油腻及热量较高的食品,如辣椒、肥肉、巧克力等。居室内应保持清洁,注意室内通风,使空气新鲜。若室内空气污浊,光线较暗,卫生条件较差,会有利于病毒、病菌的孳生繁殖,给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带来危害。应鼓励孩子多到室外参加活动,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因春季是传染病的易发季节,所以,少去商场、影剧院等聚众的公共场所,家长应少带孩子去看望病人。
夏季防病重饮食。夏日午后,有的孩子常爱打蔫。儿童、青少年的正常体温一般保持在37℃左右,而小儿的体温在一天内波动较大,清晨最低,傍晚最高,大约相差1℃~2℃,这属于正常生理情况。但也有的属于病理变化,往往孩子上午还好好的,下午就打蔫了。年龄越小,每日身体状况变化越大。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