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培养孩子高情商的100个细节> 第34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父母培养孩子情商要避开的7个误区(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父母培养孩子情商要避开的7个误区(1)(3 / 3)

,冰冰的同学关心道。

冰冰长叹了一口气,无奈地回答道:“我去不了,妈妈还在等着回家练钢琴呢,她帮我请了位很有名的钢琴教师。”

“又让你学钢琴了啊?”同学小声问。

冰冰又无奈地点了点头。其实,冰冰根本不喜欢学钢琴,她最感兴趣的是做手工艺品,还经常偷偷找材料做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有墙上挂的、桌上摆的,还有身上戴的。可妈妈觉得这是种粗活,冰冰将来应该有大成就,而不是整天摆弄各种手工制品。在妈妈看来,音乐、舞蹈等更适合冰冰去学习。为此,妈妈专门请来了远近闻名的一位钢琴老师,冰冰不敢违背妈妈的意愿,只好每天硬着头皮去学钢琴。

可是,每次冰冰学钢琴都是心不在焉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在弹钢琴方面几乎没有一点进步。不仅如此,妈妈强制性要求她学钢琴的行为,还严重影响了她的情绪状态,使她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在不断下降。

后来,妈妈才意识到,强迫孩子做她不感兴趣的事,这或许真的很难让她有所作为。在咨询了几位教育专家后,妈妈决定从冰冰的兴趣出发,重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英国人在教育孩子时十分注重培养其兴趣,因为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只有喜欢热爱自己正在做的事,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会觉得痛苦,如果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那么即使不辛苦也会很痛苦。

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国家,兴趣对一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不管做什么事,有了兴趣可能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但若没有兴趣,困怕再容易的事都无法做好。所以,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都是人之常情,但在此过程中,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具体来说,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孩子发展自己兴趣的自由

在尊重、培养孩子兴趣方面,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的做法,值得现今的许多家长学习借鉴。

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教育儿子的信条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是让他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的达·芬奇在学校学了不少知识,但他却对绘画情有独钟。一天,他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一直在埋头给老师画速写,父亲知道此事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夸他画得好。而经过此事,开明的父亲也发现了达·芬奇的兴趣所在,决定支持他发展自己的兴趣。

自那以后,父亲经常想办法帮达·芬奇买最好的绘画工具,达·芬奇自己也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有时,他也会搞些恶作剧,用自己画的比较恐怖的画吓唬父亲。父亲并没有责骂他,而是让他认真解释这些画中的所有元素,并让他陈述作画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当中是否遇到难题等。

渐渐地,在父亲的支持与鼓励下,达·芬奇的绘画技巧越来越高超,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名家。

2多观察孩子,多听他的想法,善于发现其兴趣

家长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前提是要知道孩子到底对何事感兴趣,即先发现其兴趣爱好,再试着引导他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下功夫。

那么,家长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呢?正确的做法是:先养成仔细观察孩子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多留意他的一举一动,他反反复复做的事情往往就是自己感兴趣的;其次要与孩子平等交流,要多听听他的想法,试着尊重并采纳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慢慢就会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也有勇气做自己喜欢的事。

3家长自己也应有健康的兴趣爱好

要培养优秀的、有自己专长的孩子,家长自身也应有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下棋、养花、写字作画等,这不仅能提高自己生活的情趣和质量,还能引导孩子参加类似的比较健康的文化活动,以培养其兴趣。

当然,孩子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家长不能完全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对于自己参加的活动,孩子若喜欢,家长就应鼓励他坚持下去,但若不喜欢,就不能逼他参加,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限制其个性的发展。

细节97:培养孩子的耐心,重在自己有耐心

在著名的《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作者用小男孩皮奈特的故事介绍了一种“三分钟耐性训练法”。故事及相应的耐性训练法是这样的:

皮奈特从小只爱看电视,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自然在学习书本知识方面也没有耐心。后来的一天,他的父亲拿着一个沙漏说,这就是古时候人们用的钟表,里面的沙若全部漏下去,正好是三分钟。皮奈特听后觉得这个沙漏很好玩,就想把它拿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这时,父亲笑了笑说:“不如我们用沙漏计时,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之后你就可以把它带出去玩了。”

皮奈特高兴地点点头,然后坐到父亲旁边开始听他讲故事。但刚开始,皮奈特根本没有认真听父亲讲故事,也没有看书,而是一直盯着沙漏看。三分钟过后,他便跑出去玩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