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生存与毁灭> 第93章 政策·体制·矛盾·冲突(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章 政策·体制·矛盾·冲突(2)(1 / 4)

甘孜州壤塘县3万多人,上面下达的建房、烧柴指标一年仅仅3万立方米,县城用去2万立方米,剩下1万立方米分给11个乡,一个乡不足1000米。这里冬天冷到零下二三十度,怎么够?宗科乡一个村共245户,只给了80立方米建房和烧柴指标,而藏区人民建一幢房至少得有用60~80立方米木材,怎么办?有家老百姓房屋是红军时代被烧的,墙已经裂开,必须重修,村上只给了3方指标、连梁、柱都不够,最后这个老百姓只得去犯法砍树林……

自留地、自留山上的木材不准砍伐,老百姓们意见更大,他们质问政府:“我自己栽的树,为啥不准砍?”“为啥爷爷栽的树连孙子都不准砍?”政府工作人员无言以对。据四川洪雅县林业部门反映,每一年全县总要查处10来起把自留山上的木材悄悄卖掉的人,农民们也曾殴打过林政执法人员……

乐山市夹江县一户农民房子破旧了,儿子要结婚,便砍了自家房前房后一些树,被人举报了。当林政人员前去处理时,看见这家农民十分贫穷,连条猪都没有,老母亲又患了病……咋办?最后只得把木材给他没收了。但处理后,林政人员们心里都十分难受……

这些问题都是每一天、每一月发生在老百姓中间的具体问题,单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是不能解决的。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引发社会矛盾,使生态建设前功尽弃。

因此,许多地区建议,对生态建设,国家应该作为系统工程来加以考虑,要考虑长江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问题,老百姓的吃饭和致富问题,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问题等等,并且应重视和研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如何与市场经济接轨,包括生态林、商品林、自留山自留林如何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政策等等。

与这个问题相联系的便是森林管护问题。

2000年以前,森林管护按人均187公顷(2805亩)的标准执行,2001年以后,全国统一为人均管护380公顷(5700亩),翻了一番,在山高林密的高原地区按这样的面积进行管护,实在难免力不从心。

林业人员们常说:“造林造林,实际是两分造八分管。”“几十年来按上报的造林面积算,早就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覆盖了几遍,为啥会造林不见林?原因一是虚报浮夸,报了假数字;一是只造不管,管它成活不成活。”

难道我们还要走这条老路?

一人管护380公顷,一年1万元(实际8000元)工资,只解决了人头工资,防火、道路、交通、防治病虫害又怎么办?

据说各地针对森林管护都编了许多方案,但因为自2000年以后国家停止支付森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等费用,于是这些方案便都束之高阁,直到发生问题后才想法去救火。

与森林管护相联系的便是森林抚育问题。

考察期间,我曾到过凉山州金沙江干热河谷会东县的黑嘎杉木林基地,面积3500亩,是县林业局职工刘光成、胡书洪、秦开金等六人1984年克服许多困难,在荒山上一面修房子一面育苗,一担担挑水灌溉培育成功的。曾接待过许多外国专家前来考察。到2001年,这里的杉木林已经密密层层,粗的有二三十公分,细的四五公分。由于从来也没有砍伐过,又不准进行间伐,有的地方黑黢黢的,连人都进不去。地上满是横七竖八的枯枝和断枝,由于营养不良和别的原因,有的叶片已经变成黄色和红色。

因此,当地林业部门多次呼吁,请求批准他们实行间伐,对森林进行抚育,以免进一步影响林木的生长。

像黑嘎杉木林基地这样的森林还有不少,仅四川省20世纪80年代初大面积营造的速生丰产林,目前成林的面积便有194万公顷(2910万亩),每年可出商品材164万立方米。许多林业工作者反映,过去乱砍滥伐是不对的,现在一律不准砍伐也违反了科学,失之偏颇,不但无法获得经济效益,也影响了林木的生长。他们建议国家应尽快完备天保工程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包括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在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严禁采伐的同时,允许对人工商品林、自留山自留林进行合理利用。

在实施天保工程中,各地都在鼓励大户承包荒山造林,但这方面的政策也有待完善和明确。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探索这项工作,目前已有几百个造林大户,其中代表人物便是全国绿化先进个人胡孝怡。

胡孝怡是1984年开始承包荒山造林的。促使他走上这条道路的是1983年家乡发生的两件事:一件是涨洪水时房屋、田地都被冲垮;一件是伐木时设计不当砸死了一个工人……

最初他只想用十几年时间造林5000亩,但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从850亩逐渐发展到了11.6万亩,其中花椒、梨树、石榴等经济林约1万亩,桉树、松树等生态林、人工商品林1万余亩,据估计,活立木蓄积达60万立米,固定资产约1万元。

除造林外,他还先后开发了旅游业,投入3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