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依灵修仙记> 人间王道(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人间王道(二)(1 / 2)

三人听到风昊天如此说,互相对望了一眼,秦克明首先站起身子,两人也紧接着站起来。秦克明说:“未央不才,但今日听先生所谈,深感震动,越发知道自己浅薄,望先生继续开恩为我等说法。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今日愿闻大道。”俯首三拜。

风昊天只是稍微欠了欠身,等三人重新坐定后,说道:“先人有训说,天之历数在尔躬。今日,若肯躬行王道,大道化于黎民,也不失为一件幸事。今日与三位所谈权作闲聊。且不要拘束才是。”风昊天说完,整了整衣襟,小呷了一口茶,言道:“请问,秦王你平日执政的依据是什么?”秦克明,直起身子拱了拱手说道:“今日大秦沿袭的是昔日卫鞅君所制定的一套法律规定,讲究的是诛行不诛心,以明确法规来作为事理判断的依据,训练和选拔严格执法官员来执行法律,以此来推动帝国社会的有效运转。”

风昊天只是默默地听着,并没有朝秦克明望去,待他说完悠悠地说道:“那么秦王是否认同这种治国之道呢?”

秦克明虽为一国之君,昔日的霸气和威严丝毫不显,只是一个态度谦恭的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此时,只见他说到:“在下是这么看的,今日汇报于先生,还望先生不介意未央愚钝,指点一二。虽然法家法规过于严厉,失去儒家的温文敦厚,但正如先生所言,治理国家和个人修身不同。个人修身可以从仁义修起,但若论国家治理仍从仁义入手,则不合理。忘记了治理的对象不再是个体,而是个体的集合即群体国家。治理对象不同。治理方法不同,所以,仁义虽我向往之,但绝不敢取之。前已有宋襄公前车之鉴了。道家思想谈论无为而治,讲究修身炼性,我平时和陈兄以及王兄也经常谈论这个,并且从两位身上学到了很多。自认受益良多。”

这时,陈青衫和王定一两位向着秦克明稍微欠了欠身,抱了抱拳,并未插话。只听秦克明继续说道:“我虽向往无为而治,但这个要求太高,不但是我,即使在秦为官的各个士人皆没有修养到可以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至于墨家。我比较欣赏商鞅君的一句话:侠以武作乱。文以言犯禁。而除此之外,先齐时期的管子的治国理念则为我所欣赏。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作为治国之纲,以仓廪和礼仪并进作为治国手段。只是目前如何调和到目前秦国的治国措施之中,不甚明朗。还望先生指点。”

依灵这时候欠身行礼,淡笑插言道:“秦王说的甚好。儒家只讲教化和礼仪,过于迂腐。不过法家也太严酷了吧。您作为秦王,该为百姓福祉所考虑,弱化一下严刑峻法才好。比如什么株连、割鼻之类的是不是太过苛刻?有失天和。”

在曾经的岁月中,依灵注意过古时候的刑罚,这个是她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个。总觉得那些连坐之类的失了中正之道。

不是她有意要改变什么。这是她本身所想,也是她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秦克明虽贵为一国之君。向来是俯视别人,甚少有人敢真的在他面前如何指点什么。

此事是依灵对于古时君王的那些膜拜心里完全没有,连风昊天她也只是觉得对她好,才加倍的还他的好,并不是由于身份地位或是权势什么的才对他恭敬爱戴,她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不羡不媚。

她有的只是好奇心。看看这君王也不是三头六臂,也是个平凡的人。

如是其他人这样问,秦克明作为一国之君,完全是可以治她个大不敬的罪的,但是今日,他却丝毫不见愠色,反而是心情愉悦的样子,态度也甚是和蔼。若此情景让大臣或其身边的佣人看到,肯定是大大惊讶。说道:“是。依灵姑娘的话语未央会记于心中。”

依灵看到秦克明如此平和和对自己如此谦恭,反而不好意思了。连忙说道:“我也只是这么一说,具体如何做,还请秦王斟酌。我也不懂治理之道。秦王不要怪罪才好。”

风昊天这时候说道:“秦王能有如此平和的心态很好。这是成大事的必要条件。所谓心胸无有沟壑,如何跑千军万马。若按着儒家的方法讲,心态平和在修身中讲叫做正心。唯有正心诚意,才可能治国平天下。想必秦王对此该是已经深有感受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该有孤寂感才是。”

秦克明听到这里,身子微颤,迅速拱手道:“先生真乃神人也,我平日虽有此平静心态。但只觉高处不胜寒,自觉寡人这俩字太贴切了。平日和臣子以及身边之人一起时候,话题根本就聊不到一块,他们唯唯诺诺,不敢和你交流,也体会不了我的心境和思虑。所以,工作中我虽然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过批完文案之余,时常会有孤独的感觉。幸亏陈兄和王兄偶尔能够来看我,才可以言谈一些平时不能谈论也谈论不到的话题,但这样的次数毕竟不多。我登基以来,和两位见面的次数寥寥,故而常年积累下来,形成了很大的心理疲态。每每有想放下游历天下的念头萌发,奈何生于帝王家自己做不得主而已。今日先生一眼就看出未央有此等问题。深感佩服。”说罢,再次拱了拱手。

眼见秦克明作为一国之君,睥睨天下之人,和别人来分享他的苦恼和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