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太大,甚至有可能下降,就业的增量主要要靠服务业来解决。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就业比率虽然有了大幅提升,但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空间广阔。其次,发展服务业可以提高居民收入。发展服务业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对居民总体收入的提高显而易见的。而劳动者在发达的服务业体系提供的智力服务中提高了自己的素养和技能,进而从事新兴的、智力型的服务业,又必然会增加个体的收入。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前提下,消费上去了,内需的扩大也就水到渠成。
我国现阶段发展服务业,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改革体制,大力推进。首先是改变那种认为服务业为非生产性活动的观念,构建适合服务业发展的宽松体制,给服务业的发展留出一块广阔的天地。其次是在推动传统服务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仓储物流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咨询顾问、设计会展等)。再次是完善生活性服务(如餐饮、洗理、零售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如国际贸易、产品设计、信息服务等)。
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在合理化的同时,还必须追求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指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其主要内容,除了三次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外,就当前而言,更主要的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向资金密集型、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我国产业结构在高度化上存在明显不足,此次金融风暴之所以对我国东南沿海企业造成巨大冲击,根本就在于那些企业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从事的大多是加工贸易,制造的大多是初级产品,产业高度化不够。同时受牵累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行业,从事的大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生产的是中间产品,也存在产业高度化不够的问题。
总的来看,在现阶段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产业处在低端位置。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或服务经济时期,他们依靠原创型的技术及高水平的管理确立了其产业结构的全球领先地位。而我国尚处于工业化阶段,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我们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许多工业领域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通过零部件进口组装生产,产品附加价值低,相应的物耗、能耗却比发达国家高得多。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型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我国,我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因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十六大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