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金融风暴下的中国> 第19章 重拳出击:中国应对危机的对策 (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重拳出击:中国应对危机的对策 (3)(2 / 3)

政策。

联系我国上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来看,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大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当前外需减弱,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投资下滑,内需不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我国经济存在增速大幅下滑的风险。此时重新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国内需求,是应时之需、必要之策。

2.积极财政政策九字特点

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即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即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减免税收等手段,影响整个经济运行。就历史经验来看,1998~2004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每年对GDP的贡献率大约在1.5~2个百分点左右,效果显著。此次再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应当能够取得积极有力的效果。而且在财政、货币两方面来说,着力点应该在财政政策上。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当然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而我国现在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国家财力大大增强,社会保障支出加大和扩大投资不会给财政带来过大压力。这些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下降,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因此,适当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仍在安全可控范围之内,不会导致财政赤字风险。

我国这次的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的有所不同,其特点,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概括为九个字:思路新、工具多、导向明。

“思路新”,是指较好地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应对危机、化解危机,在立足于这一点的同时,又着眼于抓住机遇、创造机遇。

“工具多”,是指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等若干工具组合起来一起使用。

“导向明”包括六个方面:一是重民生。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可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直接和间接的好处。二是保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发出了保增长的强烈信号。三是促消费。四是活市场。五是统内外。扩大内需是目前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同时也兼顾促进出口,缓解出口企业的困难。六是利长远。也就是实行有利于长远的发展战略。这次推进改革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可以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等方面体现出来。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2009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比上年增加5700亿元,同时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3%以内,虽然当年赤字增加较多,但由于前几年连续减少赤字,发债空间较大,累计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左右,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初步测算,今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3.央行五大举措宽松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控制、调节和稳定货币措施的总和,主要手段是指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长期以来,我国大多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使是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时,与积极财政政策配套的也是“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运行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适度从紧”,并在2008年初又进一步调整为“从紧”。

2008年上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起到了应有的效果,经济过热的现象有所遏制,物价增长也回落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通货膨胀的压力基本解除。此时,我国遇上了金融风暴的侵袭,经济出现下滑的迹象,因此国务院推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其实,2008年年中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已进行了一些灵活调整,9月份后央行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其意正在适度放松信贷供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