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资金投入只是英特尔公益行为的一部分。今天,大众对企业公益投入的审视越来越挑剔,即使从社会影响上看,单纯的资金投入对企业声誉提升的加成效果也越来越小;而同时,对企业自身而言,必须考虑到公益的效率,即企业是否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做更多、更好的事,这就要求企业的公益活动必须超越支票簿之上。而英特尔采取的方法是,坚持“正确行事”,即用正确的方法做擅长的事。
英特尔认为,每一家企业都有其核心的技能或者具有优势的资源,而英特尔是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就需要利用其擅长的事——科技优势来进行公益活动。在英特尔的教育计划中,从自己擅长的信息技术领域进行教育培训,有效运用科技来改善和提升教育水平和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以英特尔在助力高校科研发展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实践为例,英特尔与世界范围内的重点大学和顶级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课程建设和联合科研的协作。在中国,英特尔通过引入国际先进课程教材、邀请国外教材编写者来华讲座、资助相关课程开发,以及共建实验室等,涵盖的课程领域包括多核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等。同时,英特尔与近30家国内高校开展联合科研协作,内容包括纳米材料、半导体制造、微电子封装、大规模制造、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电路、计算平台、多核应用、软件技术、无线宽带与络通信等诸多领域。
在开设课程和进行技术研究的同时,英特尔同时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教”与“学”的培训。如每年邀请优秀的青年教师到英特尔公司围绕英特尔和业界的先进技术进行为期2~3个月的学术访问和交流。英特尔以在北京的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和在上海的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为基地,接纳来自合作高校的实习学生。
在贯彻“正确行事”理念的过程中,即使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要大包大揽的公益活动并不是英特尔所提倡的。英特尔希望在一个公益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但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每个企业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形成资源上的互补。例如,在地震灾区的教育项目中,英特尔会发挥自己的信息技术优势,帮助孩子们建起络教室,让他们与外界相联系,但不会在桌椅板凳这种并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浪费资源;英特尔希望,会有生产桌椅板凳的厂家来完成这个职能。
用正确的方式找到同企业核心理念和优势资源相匹配的社会热点,再通过有效利用企业的核心能力,英特尔让自己在教育上的投入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最终,英特尔教育项目在帮助英特尔在创造社会价值、收获声誉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形成了可持续的公益行为。
联想的公益创投
把创新作为企业特质的联想,在企业公民实践中,根据其在建立“孵化器”方面的能力优势,于2007年在中国率先进行了“公益创投”的实践尝试。通过“公益创投”这种创新性资助方式,联想超越了传统的“支票簿”式公益,使得公益项目的组织方式,从过去的公益组织找企业要钱,转变为企业寻找最优秀的公益项目。
“支票簿”式公益
在企业社会责任萌生之初,企业往往会从传统的“支票簿”式公益做起,即企业直接面向受助群体,向他们捐赠钱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所做只是签发“支票”而已。联想也不例外。1998~2007年,联想至少捐出了4000万元的钱物。这些钱物的捐赠,采取的就是这种“支票簿”式公益。
对那些只想把钱物捐赠出去的企业而言,“支票簿”式公益确实比较简单方便,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与精力。然而,由于企业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捐赠目的,导致“支票簿”式公益缺乏过程管理,即缺乏公益捐助的策划、实施、监测和改进。企业通常会以为其捐赠动作的结束,就是其公益捐助行动的结束。至于捐赠是否有效发挥了作用,社会公益需求是否得到了很好地满足,企业却往往不会也无法探究。除此之外,由于“支票簿”式公益的参与程度较低,还会导致受助群体形成“等靠要”思维。因为企业捐赠的钱物,通常对受助群体而言,属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当然不会对他们的生存状况产生根本的改善。
在克莱尔·戈迪亚(Claire Gaudiani)所著的《伟大的善行:公益事业如何推动美国经济以及挽救资本主义》一书中,戈迪亚也认为,这种“施舍性质的济贫院方式”的传统公益模式只能治标,即只能减轻苦难,而不能根本消除苦难。
“支票簿”式公益存在的更为严重问题是,无论任何国家,中外皆然,都不断地发现慈善界存在善款未能善用的丑闻,如挪用善款、支付超额薪水、提供工作给自家成员、资助生意伙伴或是内部董事会成员,以及奢侈浪费等行为。例如,1995年,美国最大的慈善捐助公共组织“联合之路”总裁被揭露有重大贪污嫌疑;2001年,美国红十字会曾被揭露将“9·11”赈灾款挪用他处。
对此,哈佛商学院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