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企业公民:从责任到能力> 第32章 企业公民实践之五:企业的环境资源关系管理(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 企业公民实践之五:企业的环境资源关系管理(3)(1 / 3)

环保是时下最受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一个企业的“绿色战略”不仅仅是限于企业内部的环保努力和节能活动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在企业业务不受影响或是没有额外负担的背景下,通过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让绿色不仅是企业公民的责任担当,而成为触动企业创新的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长期不懈地履行绿色责任。在这方面,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打造绿色的供应链,开发绿色制造技术,并把握住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潮流,成为企业挖掘绿金的有益实践,从而为所有希望实现绿色价值创新的企业提供了参考的范本。

在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上,从零部件的供应到整车的制造都属于高能耗行业。所以,汽车产业中的绿色实践,意义更大,难度也更高。加之,传统燃油型汽车本身又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者之一,因此,为汽车寻找新的动力来源并进行商用量产,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既是责任的挑战,也是业务转移的挑战。能够先行一步的企业就能够凭借企业的绿色实力抢占先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通用汽车率先在业界启动了以“绿动未来”为主题的全方位绿色战略,以“发展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体系”、“承揽绿色责任”为核心,并将其全面融入企业愿景及战略规划中。这不但为上海通用自身在产业趋势转移中创造领先优势,更是通过与合作伙伴、相关团体的协作中探索出了一条创造社会与企业的共赢局面、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成长路径。

绿色制造

为了打造一个开发绿金的企业体质,上海通用将企业本身视为节能降耗减排的主体,因此,作为制造企业最核心的职能——生产,便构成了上海通用来挖掘绿金的重点环节。在制造领域,上海通用汽车将继续抓好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完善绿色生产体系,保持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荣誉。同时,上海通用汽车将积极发挥业务链的龙头作用,带动上下游共创绿色产业生态系统,并在市场大力推动绿色汽车消费理念。

上海通用汽车“绿色制造”的基础雄厚,已将环保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而同时,上海通用的“绿色制造”理念不仅覆盖了从研发到制造整个流程,还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了一条“绿色”供应链。正是因为在能源利用、清洁生产、绿色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环保业绩,上海通用成为迄今为止汽车行业中唯一一家荣获“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的公司。

上海通用为自身制定了严格的“绿色生产”目标,通过降低生产性耗能、减少排污和节水,加上提高工业废弃物的利用率,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制造对环境造成的压力,逐步地履行着企业公民对全球环境的责任担当。其中,至2012年,上海通用汽车金桥、东岳、北盛三个生产基地平均单车能耗将达到0.31吨标煤/辆,与2007年相比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单车废水排放较目前降低21%,中水回用量较目前提高一倍,五年累计节约用水量可达40万吨;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7%,较目前提高15%,其中化学品包装桶实现100%的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缓解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企业如果希望长期的坚持环保实践,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能使企业的环保努力变成经营之外的额外负担。所以,目标的相关性非常重要,不应该是为企业锦上添花或是隔靴搔痒的议题,而是真正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项目。上海通用这些看起来激进严格的绿色目标,隐含着对企业核心职能效率或效能提升的关注,通过提高企业绿色生产的能力,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这样更能够激发企业开发绿金的创造性。

在这样的目标激励下,上海通用积极地在生产、研发和工程上不断寻找创新的办法来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以提升自身的绿色制造的工程能力。例如,在汽车设计时即考虑零部件的可回收利用率。至2012年,零部件的可再使用(再制造)率,材料的可循环利用(金属材料回炉,塑料的回料使用)率,油料等作为能源(如用于发电)的可回收率占整车质量的95%。这已超过国家要求,达到欧盟标准。

而同时,绿色制造不应该画地为牢,仅仅作为企业自身的企业公民责任,更是应该推动对相关利益方的共同努力,促进整个产业链条的绿色优化,这样也能将企业个体的绿色战略效益最大化。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上海通用汽车将发挥业务链的领导者作用,将“绿色战略”推向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促进整个产业链条共同探寻“绿金”,从而打造能够促进整个行业优化的“绿色体系”。

“绿色供应链”面向零部件供应商,上海通用汽车会同非政府组织“世界环境中心”(WEC)合作,对供应商的厂房设备、生产场地、工艺过程进行审查,对现有设备、工艺等进行改进,严格履行节能减排目标,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减少能源、原材料消耗。对于具备条件,申请加入“绿色供应商”的企业,上海通用汽车结合自身积累的经验专门拟订“节能与清洁生产评估程序”,并邀请世界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