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企业普遍不遵守信息公开规定,政府执法部门难辞缺位之咎。如果政府选择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严格执行法规要求,表明强制性披露的要求必须得到遵守,必定会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遗憾的是,公民与环境研究中心在调查中没有看到任何地方政府部门对“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企业进行罚款。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使得《办法》这一重要法规有成为一纸空文的危险。
国内企业案例:纺织行业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入世”以来,纺织产业创造了数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2007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达1732亿美元,占世界的30%,吸纳就业2300万人左右,间接涉及1亿农民的生计。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因素的变化,这一行业正在进入转型和蜕变的艰难时期。水、电等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在纺织服装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一些企业因为耗水耗电量过大而饱受诟病。另一方面,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在印染、后整理等环节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化学污染触目惊心。2008年广东省环保挂牌督办的20家重点污染企业中就有两家纺织企业。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环境正在发生悄悄的、然而对一些企业却是致命的变化:从关注产品本身到关注产品内涵。零售商和品牌商采购重点从价格、功能、质量,转移到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友好、社会责任等。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由于达不到进口国的标准要求,出口贸易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案件也在逐年增多。
只有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才能打破绿色壁垒,在新的更高的层面上参与国际竞争;否则,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面前败下阵来。众多纺织服装企业不放弃履行对环境、对社会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公开披露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赢得了利益相关方的信任与支持,为行业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9年9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召开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发布会,10家纺织企业(其中有6家属于境内外上市公司)公开发布了公司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这些报告均规范编制并通过第三方机构独立验证。据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经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三年工作规划,到2011年年底全行业建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企业将达500家。
在华跨国企业的“示范效应”
在环境社会责任理念、实践等方面,在华跨国公司给中国本土企业起到了很多正面的引导作用。在华跨国公司作为中国与世界资源交换的桥梁,越来越重视对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责任,往往有明确的原则标准和实施措施,为中国本土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作出了示范。
跨国公司在中国推进公司环境责任的主要途径包括:
——管理好在华投资的企业,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努力使其在中国的经营与其在涉及环境方面的全球承诺和原则、规章保持一致。例如英特尔就强调在中国精确复制芯片制造工厂,在环境方面遵循和全球统一的规则。
——实施供应链管理,把公司责任延伸到供应商,强化供应商及其采购工厂的环境要求。2008年,沃尔玛在中国召开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公布了最新的绿色采购原则,从2008年年底开始,他们还与环境保护部在绿色超市相关信息交流、环境标志标准的制定和认证方面进行了紧密合作。宜家中国公司也积极贯彻关于可再生森林认证的供应链要求等。
——在华跨国公司广泛开展专业化、品牌化的环保公益活动,在活动定位、协调组织、专业管理、品牌推广等方面让国内企业借???良多。安利中国已经在全国大部分省市种植“安利林”,总量达到100万棵树。2009年6月开始,安利中国还陆续在10座城市举办全国首创的环保教育主题游乐园,带动社会各界体验环保生活,身体力行实践环保。
就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环境责任表现而言,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政策法规的不完备性,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也曾一度引发若干丑闻和非议。其中,产品质量与召回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利益相关者沟通欠缺等三个方面堪称跨国公司的责任焦点。
在全球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污染的梯度转移,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大量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在华跨国公司执行双重标准,认为它们造成的环境问题应由东道国自己来解决,对公众的抗议反应漠然。肯德基先是宣称产品中不含苏丹红,当质检部门宣布其产品中发现苏丹红后,又将责任推给相关的供货商。金光APP的云南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也是因为对其“毁林造林”行为百般推脱辩解而饱受诟病。近年来,屡屡有一些拥有较好环保口碑,甚至是“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发生环境违法行为。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披露的污染企业名单中,在华跨国公司的名单越来越长,其中不仅有著名的百事、惠尔浦、博世等世界500强企业,也有公众熟悉的日清、花王、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