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前景,就要趁自己还走得动,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不把遗憾带到另一个世界。我欣赏这样的绝症观,这和密勒教授并无二致。在我看来,把一生的积蓄都没有希望地花在痛苦的病床上,最不值得。
更有一家人家,年届花甲的父亲已经做了两年植物人,一直靠器械和营养维持生命。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儿终日相伴侍候,极尽孝心。不料近日传来噩耗,先期弃世的竟是心力交瘁的年轻人。经常听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样的感叹。可是这位孝女的故事,给我们增添了又一个反例:不是人心不古,实在是缺乏理性。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常常得到鼓励。生命的理性呼唤,就这样变了形。
少年英雄,既壮更悲
入夏以来,在报章上一再看到这样的新闻: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年男女,跳入水中救援落水的同伴或者不相识的儿童,不幸献出宝贵的生命。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心里都非常难过。
案头摊开的是某天《南方日报》的C2和C3版,正好对开。C2版一条消息的标题是《勇救落水男孩,12岁女孩献身》,说的是广东省大埔县小学生刘彩云为救掉入深潭的男孩,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原来,当男孩不慎落水以后,小彩云不顾自己不会游泳,第一个下水救人。事发以后,县镇领导和有关部门给死者家属送去了慰问金。C3版的另一条消息的标题是:《13岁少年勇救落水儿童》,两条都是少年勇救落水儿童的新闻。
慰问救人献身者的家属是应该的。可是,我们是否可以往前想一想,怎样努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在我们的教育当中,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十分薄弱。自我保护教育,首先是意识培养,其次是必要的程序教育和技能训练。不会游泳的小女孩奋不顾身下水抢救溺水的小男孩,说得坦率和难听一些,除了侥幸的情形以外,多半都要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近几年,我忽然鬼差神使地注意到我们中山大学一些教学大楼的走廊和教室里,悬挂着一些作为青少年楷模的人物肖像,这些肖像注明是二十多年前由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审定的出版印刷品。与詹天佑、黄继光、牛顿和居里夫人等人为伍的,还有我们的少年英雄赖宁。
赖宁是在和山火搏斗的时候牺牲的,他从小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经历过山火的人,或者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东北大兴安岭森林火灾还有记忆的人,都知道山火无情。当年几万人民子弟兵在全国支援下全力以赴扑救,大火还是肆虐了几十天,不但给大兴安岭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给我国的自然环境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我不大清楚赖宁与之英勇搏斗的那场山火有多大,但是可以肯定它和晚会的篝火不是同一个档次。
如果我没有记错,赖宁是和同学一起随老师到山林远足的时候遇上山火的。发现山火以后,老师带领学生力图把山火扑灭。不幸的是山火太大,控制不住,一个旋风就把赖宁卷了进去。老师和学生当时这样做,是英雄主义的表现,将永远可歌可泣。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将来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这就提出加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的课题。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的公民教育是:遇到山火,一是尽快报警,二是迅速规避。我想,这是对人民负责的行为规范教育。如果说过去我们国家的力量还不足,现在则已经好得多了,这都是改革开放的结果。面对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国家力量应当承担救援的主要责任。人们在发现灾情的时候,第一时间报告给有关部门,就是很大的贡献。
经济学向我们揭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的社会,人们各司其职,从而社会获得高效率。但是,分工在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结束了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可以样样在行的历史。
社会发展到今天,许多事情已经不是非专业人士可以充任的了。最近,一位民工持伪造的电工证替人干电工活,一桩生意还没有做完,双手已经被电击成残废。广东某高校一座大楼由一位工人看管,他工作一直勤勤恳恳。问题是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完全没有电梯方面的专业知识,却不仅看管电梯,而且还担负了大楼电梯简易维修的工作。终于有一天出了大事故,损伤惨重,当事人恐怕将落得终身残疾。
2001年6月11日《江南晚报》的一则新闻,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一个美国人在北京北海公园救起一位落水的游客,怎么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有记者问他对于许多人围观却只有他下水救人怎么看,他说:我从高中开始就是救生员,我一个人下水够了。别人没有下水,却都注视着我,一对恋人还划船过来,让我们休息。大家都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何必让大家都下水。
我们已经进入了专业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英雄主义,仍然需要献身精神,但是其中的具体内容,一定要跟随时代升华,与时俱进。国家救援总队的成立,是升华的一个标志。老师带领中小学生远足,保证孩子们平安回来,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我们的领导或者主管,应该知人善任,劝阻任劳任怨的下属担负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