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大学到陈家祠,道路并不复杂。从解放路转上中山六路的时候,林小姐正好回过头来认真地向两位客人解释祠堂和寺庙的外观区别。问题本来并不复杂,可是凭她那一点德语口语,却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没想到解说告一段落,待她转过身来,车子却已经走到中山八路,错过了通往陈家祠的路口。其实车子开得并不很快。林小姐急问为什么刚才没有转进去?司机反问走过头了吗?怎么没见着呀!没办法,林小姐只好打起精神当“导航员”,引导司机循单行线又往西跑了老远,找到地方掉头,开回来又耐心在路口等左转,才终于到达陈家祠前面的广场。
林小姐曾经在美国生活过两年,已经很有消费者权益意识。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她一定会好好教育司机一顿,并且拒付额外的那部分跑冤枉路的车资,何况陈家祠前面的广场绝对不是失误司机可以发作、耍赖的地方。可是眼下乘兴而来的外国朋友在侧,要是与司机理论起来,尽管司机不能得逞,但终究会叫人败兴。权衡之下,也就算了,饶他一次。
回到学校说起这趟遭遇,同事也都插话。还有人说,现在叫出租车,遇上一个本地的司机不容易。
故事就这么一点儿。虽然在广州叫出租车“不容易”遇上本地司机的说法,难免有点夸张,不过外地来的司机越来越多,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学家看来,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一个脚印。
话说比较像样的市场经济,要求有一个全国一统的商品市场、一个全国一统的资本市场和一个全国一统的劳动市场。所谓“全国一统”,首先要求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比较自由地流动。拿这个“必要条件”衡量,虽然我国实际上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已经有二十多年,在党的文件上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也已经十多年,但是我们离建立像样的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大市场之中,资本的流动相对比较容易。一方面,哪里的回报率高,资本就愿意向哪里流;另一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地方会害怕和拒绝资本的流入。商品的流动却困难一些。君不见,现在还有一些地方因为“地方保护主义”而不让别处的商品进入本地市场。例如,几年前上海抵制湖北的“富康”轿车和武汉抵制上海的“桑塔纳”轿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反过来,也有唯恐自己的宝贝“肥水”外流的情况。
比较起来,劳动力的流动最困难。本来,如果不是别的因素作怪,大多数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动不如一静”的倾向。偏偏地方保护主义在劳动力流动方面设置障碍又最严重,更不用说实行了半个世纪的户籍制度,简直要把人圈死。
现在在沿海先行一步的地区,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外来白领和外来民工都很多。从根本上说,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的巨大的引力场作用的结果。首先,先行一步地区的企业迫切需要人才,需要劳动力;同时,外地的人才和劳动力正在寻找出路。两相情愿,巴掌就拍响了。
劳动力的这种流动,主要不是政府政策鼓励的结果,更不是先行地区政策鼓励的结果。事实上,外地劳工到先行地区找工作,比起本地人来,有诸多限制,真可以说是备受歧视,困难重重。我们看到过的最好的政策,也只是对外地劳工在本地找活儿干宽容一些而已。
自从关心中国加入WTO以来,大家对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谈论得比较多。从道理上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前,先得实行国内经济一体化。除了制度法规和基础设施以外,这就是上面我说的商品、资本和劳动力三个大一统的国内市场。这三个市场建设得越好,国家的经济实力就越强。
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制度是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商品、资本和劳动的比较自由的流动也是重要的因素。深圳比较有活力,因为深圳是一个移民的城市;美国在很长时间里都比较有活力,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当然,作为一个国家,美国的200多年历史不长;作为一个城市,深圳的20多年历史很短。像我们广州这样的老城市,很难在居民比例上真正成为统计意义上的移民城市。但是,蓝领阶层、白领阶层和打工阶层中外来人员的比例上升,的确应该是我们的市场经济朝前发展的一个脚印。
市场整合有利于资源配置
前面说到劳动力的流动是我们市场经济前进的一个脚印。说到全国一统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则是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整合的市场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我们就从鸡蛋和猪肉说起吧。猪肉和鸡蛋,与居民的日常生??息息相关。仅仅是在十年前,广州的报纸上还出现过广东“鸡蛋产得越多亏得越多”和“养猪业陷入全省性亏损”这样的通栏大标题。问题是尖锐的,要紧的是分析清楚亏损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先看养猪业。据广州报纸1998年7月30日报道:当年上半年广东省生猪生产持续发展。但是后来猪价急跌,造成全省性的养猪亏损。过去养猪是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