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兼并美国> 第8章 并购需要理由吗?(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并购需要理由吗?(2)(1 / 2)

投资者们不需要他们的公司自身进行多元化,因为他们或者可以通过公共基金或者自己的渠道以更低的成本来实现这个目标。多元化可以帮助一个公司稳定收入和现金流,并且能够降低公司负债和股票的风险。GE就是通过不断的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利润。

管理者的“虚荣”

有时,一个收购行动并不能增加收购方公司的价值,而是出于公司管理层尤其是CEO的个人原因,或者是一些与增加公司价值无关的因素。建立一个企业帝国可能是一个公司的管理层发起一项收购的私人动机。因为一些公司高管层的收入是与公司规模挂钩的,或者因为高管们更喜欢控制巨额的公司资产,又或者因为控制一个巨大的企业使得高管的工作安全感更强。著名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则干脆将此称为“CEO的动物本能和自我的极度膨胀”,人人都觉得自己有能力将癞蛤蟆变成王子。他认为许多公司的CEO们都失去了判断,一味地追赶潮流一拥而上。他甚至打趣说,处于自我极度膨胀状态的CEO们“在被他们的顾问‘怂恿’着去做一件并购交易时的反应,就像青春期的男孩儿被他的父亲鼓励去尝试一次正常的性生活一样,兴奋无比。但是他们需要的不是极力的煽动【而是理智】。”

一些公司并购行为,其实与股东利益并没有很大关系,而是出自公司CEO的个人目的。这时,CEO的决定并非基于公司股东的利益,而是他的自负心理在起作用。一个英国消费品公司的总裁在谈到他为什么要收购一家公司的原因时说,“我们为什么要收购一家公司呢?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这样做可以迅速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尽管我们购买另一家更便宜的公司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防止我们的竞争对手买下这家公司,从而使我们的优势受到威胁。这些都是有道理的原因,但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一定要说实话,我可以告诉你,真正的原因是,能从竞争对手手中把这家公司抢过来,并在很短时间内使它扭亏为盈,这种感觉简直让人心满意足。”

为了争夺一个目标卖家,各个买家竞相开出更高的价格。致使成交价格过高,最后获胜的买家不得不举债进行并购交易,最终导致其财务上出现困难,收购者成了冤大头。

税收

税收和目标公司内部管理与经营不善导致公司价值下跌也通常被认为是并购发生的原因。在一项并购交易中,通常要经过“税务计划”这个步骤,以使合并后公司的上税额等于或低于合并前两个公司的上税额之和。成功的税务计划使得合并交易在税务方面的“协同效应”成为可能,例如可以将公司的品牌和知识产权转移到税率较低的子公司,可以将共有的服务和集中采购放到税收政策优惠的地方,将债务放到税率高的子公司等等。当然,即使是对并购最为狂热的公司,也不会将税务方面的收益作为实施并购的主要动因,尽管一项计划中的并购必须要具备税务方面的可行性。

自由现金理论【Free Cash Flow Theory】

同收购原因相关的“自由现金理论”是由哈佛商学院的麦克·詹森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自由现金流是在扣除了资本的相关成本后,超过对所有具有正经现值的项目进行融资所需现金的现金流。如果公司要想富有效率,并想把股东的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把这种自由现金流支付给股东。而将现金支付给股东之后,管理层手中掌握的资金就少了,实际上就是降低了代理成本,如果需要资金,管理层必然要转向资本市场,这样一来公司就受到了市场的监督,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如果不将这些现金支付给股东,就意味着代理成本增加,公司就有了被收购的危险。

通过观察新闻报道就可以看出,公司并购似乎总是会形成风潮。只要有某一宗并购案见诸报端,便会有接二连三的并购案进入我们的视线。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交易活跃,公司手里握有大量现金。但是,我们不能排除企业之间互相跟风的因素。

羊群里的羊

羊群里的羊想回家很容易--跟紧前面的羊就可以了。但是作为公司的CEO却做不得这样的羊。因为跟着羊群回家的羊是不需要动脑筋的,它不需要判断方向,只需要老老实实地跟着羊群走就足够了。而公司的CEO却处在领头羊的位置,做一只领头羊就要足够勇敢和有远见,要随时准备迎接和战胜挑战,而不能盲目地跟从其他的羊群。

美国著名法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孙斯坦教授在他的畅销书《为何社会需要百家争鸣》【Why Societies Need Dissent】中将盲目跟从的现象称为“从众现象”,并援引了诸多心理学家及相关学科的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他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无论是日常生活,或者是看来比较严肃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领域,都存在严重的从众现象。而这种现象越多,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越大的隐患。所以我们的社会需要理智和清醒的声音,来认清事实,明断是非。在商业活动中,无疑也是存在这种从众现象的。美国并购历史上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