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出现了被爆炒现象,“豆你玩”和“蒜你狠”等词汇流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目前存在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在中国政府调控房价以后,过剩的资金流出,冲向农产品,推高农产品价格,可谓“按下葫芦浮起瓢”。
出现流动性过剩,表面的原因在于贷款过多。改革开放30年,贷款的平均增速大约是18.4%,高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15.8%。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到2009年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上年高10.0个百分点;M2大致高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9%。这个指标作为超额流动性指标远远超出了历史水平,进一步助推了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背后的原因大体上有二:一是受全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外部因素。一方面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中国2009年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了两万亿美元,达到2.399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国外热钱大量涌入。二是国内自身需求不足的内部因素。2008年中国的储蓄率为51.3%。由于中国的储蓄率过高而消费率又极低,导致了货币的需求量大于市场上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从而导致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存在严重流动性过剩的基础,又遇到了这几年中国产业的主力军制造业的回报率连续下降。目前中国企业平均利润率在8%左右,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在2008年的利润率也只有6.51%。而房地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可以达到30%,在中国富豪榜单中很大一部分上榜人士来自于房地产业就是明证。就连著名家电企业海尔、海信等也经不起高利润的诱惑进入房地产业。
而更多本来要投资于实体经济的小规模的流动性过剩的资金,不能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于是就进入到房地产的二手炒作领域。最终导致了房地产的泡沫,也导致了中国经济各方面的泡沫。
目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如果实体产业资金纷纷向楼市转移和集中,那么实际上是在抽实体产业之血,将影响到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可能导致“一业兴而百业衰”的不利局面。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真正挤破中国经济和房地产泡沫,促进房地产价格理性回落。需要适当收紧流动性,关键还是要给宽裕性的流动性资金找出路,这种出路还只能在实体经济中去找。
目前的实体经济中很多是产能过剩导致利润率下降,有些是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被人家盘剥掉利润。所以能够寻找到实体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高回报率的产业是目前中国经济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看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络、高端制造产业等新兴战略产业,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
新兴战略产业不仅可以吸纳流动性,更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当然对于众多担心房价继续上涨的群体而言,新兴战略产业大大发展会帮助挤出房地产泡沫,降低房价。
在这些新兴战略产业中,低碳产业无疑是空间最大的。一方面源自于全球的低碳热,另一方面源自于低碳背后的巨大市场空间。低碳产业可以作为产业升级的一个核心产业。
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挤出中国经济中的泡沫,能够帮助吸纳中国的流动性过剩。这无疑对中国是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是发展的一种历史机遇,当然也不能错过。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参加低碳社会建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是必然的选择。这其中有各个方面的原因,内因占主导地位,如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需要,转变中国经济方式的需要,推动中国体制改革的需要,参加国际规则制定的需要,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帮助挤掉中国经济泡沫的需要。这些需要构筑成为中国不得不参与国际低碳建设,迎接气候变化的基础。中国没有退路,只有参与,迎接挑战。
既然选择好了方向,中国下一步要做的是制定战略战术,打赢低碳这场硬仗。本书将“减碳”作为一个战略提出来,认为其比“低碳”更符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减碳需要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相互配合,在中国大胆探索“碳试点”的工作,参与国际博弈,要掌握分寸,进退有方。这也是本书最后一章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剖析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