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它可以名利双收,既会从道德上得到人们的认可,也可以从经济上获得巨大的利益。美国之所以退出《京都议定书》,保持一种没有欧洲激进的态度,这和美国在碳交易、碳金融方面的布局不如欧洲有关系。美国肯定不希望在碳货币的主导权上输给欧洲。
在碳货币竞争时代,美国和欧洲比起来,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美国有比欧洲更大的碳排放市场,美国的碳排放量将近60亿吨,而欧洲只有30多亿吨,中国是71亿吨。排放量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确实不好,但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考虑也有好处,意味着市场空间、产业空间大,新能源技术、新能源设备的商机也大,同样碳金融市场也更大。因为有更多碳交易的话,就能培养出更大的碳市场。
例如马尔代夫这样一个小国,一年总共才那么一点儿二氧化碳排放量,构不成一个巨大的碳交易市场,如果美国能重回《京都议定书》的框架,对美国更多的企业形成碳配额的限制的话,那么美国碳金融、碳货币的市场就完全有可能超过欧洲。
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这种特殊的地位,在各方之间巧妙地进行博弈,获取中国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中国也可以利用自己碳市场巨大的空间帮助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中国的经济总量快速崛起,在2010年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的老二。但中国一直有一个难言之隐。那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一直迟迟没有实现。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件不太拿得出手的事情。中国拥有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购买了8 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还有几千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债,使得中国被美国“绑架”了,有苦说不出。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为此,中国确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提出2020年要将上海建设成世界金融中心城市。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定在了2020年,距现在大约10年时间。
但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符合了可兑换、全功能和大比例三个条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难度可不小。这里面牵涉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国债市场发育情况、资本市场开放情况等。还有一点,那就是要提高境外人民币的使用率。目前在中国沿边地区,表现得非常明显,越南、缅甸这些国家的边民将人民币当做硬通货。
世界上为何大多数国家都使用美元,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2009年美国的进口额在2万亿美元以上,比中国多一倍多。买方往往可以决定用什么货币来结算。既然美国是最大的买家,美元成为外贸中的主流货币,也就不奇怪了。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该国商品有绝对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中东的石油、美国的飞机、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等,就是利用其垄断的地位,决定用哪种货币结算。
但中国长期以来,就很少有这种有优势的产品,中国也就丧失了定价权,丧失了货币决定权,没有竞争力。
低碳时代带给了中国一个巨大的机会,这个机会可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目前针对低碳发展的国际最高协议是《京都议定书》,在这个协议里面有一系列的交易机制,使得碳成为了一个可以交易的商品。
如果游戏规则不改变,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产品、最大的大宗商品。这对于在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没有发言权的中国而言,是个天赐良机。因为按照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发展趋势,中国在继续保持世界老大的情况下,占世界的份额在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中国可能会排放占世界35%的二氧化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商品市场。从这几年清洁发展机制交易,中国占了世界70%的份额可见一斑。这意味着,全世界要卖碳,大部分会到中国来卖。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中国的金融交易系统能够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所建设到位的话。那么中国拥有最大的大宗商品碳,就可以按照中国的意志,选择人民币来作为交易的货币。这将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对中国迎接减碳经济时代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积极进行谋划,培养人才,设立游戏规则,参与到碳金融、碳货币的博弈中去。因为中国如果不选择和欧洲、美国一起在碳金融这个游戏中按规则去玩儿的话,那么中国就可能会被严重边缘化,又会错失一次发展的良机。而一旦能够通过碳,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乃至在碳金融产品中进一步深挖,对中国而言绝对具有历史意义。
挤掉中国经济泡沫
这几年中国经济的泡沫无疑是越来越大,房地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国首都北京的房价在2009年短短的一年时间就翻了一倍,均价直奔每平方米3万元人民币。经济中存在过大的泡沫无疑是危险的,日本失去10年的案例就血淋淋地摆在面前。
于是中国政府打算去刺破房地产的泡沫,在2010年4月出台了史上最牛的房地产调控新政。新政出台后,房价上涨的趋势倒是有所抑制。但接下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