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低碳真相> 第22章 众说纷纭的气候理论(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众说纷纭的气候理论(3)(2 / 3)

同意投资,还义务担任公司顾问。美国能源部2009年年底推出总额34亿美元的智能型电力输送补助计划,银泉络获得5.6亿美元的采购,仅这项计划就让戈尔在未来几年可望赚到2008年投资金额的好几倍。批评者认为,戈尔将因为政府推行他极力鼓吹的政策而获利,成为史上第一位“碳亿万富豪”。

对于帕乔里与戈尔的攻击,在否定其本人道德品质的同时,也是在否定气候变化的正面理论。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质疑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不久,2010年3月2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在《面对面》的栏目中,播出了一期节目《谈气候变化》。这次节目对于气候变化的理论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中国中央电视台请出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的钱维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丁仲礼教授,他们的观点与上文中许多科学家秉持的怀疑论相辅相成,均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观点相左。

钱维宏一直致力于全球气候系统的研究,1997年曾成功预报了著名的厄尔尼诺事件。根据他的研究,判断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与所选取的时间范围密切相关。如果选取1998年以来10年间的全球平均气温来看,趋势是下降的。

在节目之中,钱维宏教授这样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将要在一个降温的边缘,其直接的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他解释道,“由于有了海陆分布以后,气流就要发生偏转,有的气流向北,冲到北极去了,把暖空气带到北极去了,北极的冷空气没地方待了,只好往南跑,这样就来了个位置的转换、位置的对调,这个位置的对调就叫大气环流异常。”

二氧化碳的增加造成全球变暖,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定论。2004年上映的电影《后天》中的景象,所依据的理论就是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变暖,从而引起冰雪灾害等极端天气频发,温室效应导致两极冰盖消融,水温和盐分的改变引发了洋流和气流循环的变化,最终使中高纬度地区进入了新的冰川时代。电影中美国被全部冰冻,政府不得不带领民众退往仍然温暖的墨西哥。人们经常拿现实中的极端天气与电影中的情节作类比,提出正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让全球变暖,才导致了这些极端天气的出现。

钱维宏教授认为电影《后天》中的科学观点值得商榷,甚至有它的荒谬之处,因为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应该会导致全球温度一起升高,不可能有些地方升高,有些地方降低。他说:“整个大气中二氧化碳都应该是增加的,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温度的变化、升高,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升高的。比如说在过去100年里,格陵兰岛的温度是升高的,可是格陵兰岛南边不远的地方,海上温度就是降低的,最近30年来,北半球的温度是上升的,可是南半球的温度,在中高纬度是下???的,这就是说,二氧化碳有偏见,导致有些地方温度升高了,有些地方温度降低了。”

钱维宏教授提出的观点是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有所不同的。从钱维宏的研究来看,二氧化碳排放与全球变暖的因果关系并不确定,但在近百年间气温确实是上升了,上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钱维宏带领课题组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中公布的气温度序列又作了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近20年间的全球气候急剧增暖是由于太阳辐射以及海洋影响四波共振的结果。而这种现象非常罕见,钱维宏称其为“千年等一回”,恰好就在近100年中出现了,然而四波共振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20世纪的百年间的全球气温上升了1摄氏度,根据钱维宏的研究测算,这1摄氏度中,有0.56摄氏度是来自自然的变化,其余的0.44摄氏度变化仍然不排除自然的因素,这也就是说,根据他的研究,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对20世纪百年间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到一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预测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未来百年将持续上升1.4~5.8摄氏度,但钱维宏不同意这样的预测,对于未来气候变化,他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说100年内,气温升高不会超过0.7摄氏度,远远不会达到2摄氏度阈值。

节目采访的另一个嘉宾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他也是中国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代表团的科技顾问。他的观点对于中国代表团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丁仲礼认为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原文中,并没有百分之百地确认气候变暖就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带来的结果,也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到底对气候变暖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未来排放空间的计算却要建立在二氧化碳升温效应的基础上。

根据2摄氏度阈值的共识,到20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最高峰值只能控制在450ppm以内,也就是说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空间是大约8 000亿吨。

节目结尾,主持人柴静说了这么一段话:“前两年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声音说,气候问题太重要了,所以我们不能够再花时间去讨论了。但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