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中欧大讲坛·经管卷> 第14章 管理赢得未来(国内篇) (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管理赢得未来(国内篇) (13)(1 / 3)

问:我们希望开车路上不要很堵,希望汽车不排尾气。所以什么时候汽车可以用上尚德电池开发的产品?我想在国内这个市场的容量应该非常大,施博士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质量。

答:所以我们要努力,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估计5年时间还有问题,将来交通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电动车,电动车就是依赖于我们所谓的轻型的、高容量蓄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就像我们的碳氢硅,它自身的质量比较轻,但是成本比较高。还有就是氢燃料电池,用燃料电池驱动。交通工具发展主要是这两个方向,所有的汽车大公司都在从事新产品的开发。

问:我有两个小问题,我是做投资银行的,我们上市8年左右收购了一家日本的公司,前面早期是自己干,低成本扩张。在并购企业方面,你战略上有没有比较明晰的概念?

2002年我们有机会到您公司去拜访过,但是我们当时看好氢能源,所以太阳能这块,对未来商业化的前景您能不能做一个预期。

答:我们做任何的决定,都是按照企业发展战略运行的。首先,还是做我们的主业,我们不会把面做得很广,多元化也不会考虑,主要是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绝对不会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另外会把技术、生产、制造等资源在全世界进行配置,因为我们对尚德的定位是一家全球的公司,而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这个从出生那天起就是这样定位的。

其次,是关于氢的问题。我认为10年左右时间,氢能源会慢慢开始使用起来。

问:施博士你好,您在回答刚才一个问题的时候说到您的判断是硅片和薄膜电池的成本未来可能会打平,现在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能比硅片的转换效率要低。我想问未来的薄膜转换效率能不能追平硅片的转换效率?

您刚才提到尚德在上海要发展一个薄膜的项目,我想问这个项目尚德是作为试探性的开拓,还是您觉得薄膜电池的市场已经在逐步地形成和扩大?

答: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薄膜已经具备一定市场了,我们现在在大规模地生产,应该是40兆瓦和50兆瓦的产能,我们认为这个产能市场应该可以消化。

第一个问题提到转换效率,我认为薄膜的转换效率要追上硅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多精硅薄膜,效率可以达到10%左右已经相当不错了。

问:施博士我想问两个问题,为什么你不投资你的上游产业,比如说多晶硅和单晶硅,这等于把上游产业给了国外,而且有一天他们可能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第二个问题,你一直说你是科学家往企业家转型,但是我感觉到你现在的事业是从蜜月期向高氵朝期发展,你始终没有强调你的危机感是什么。你现在在国外上市了,是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机,但是我想知道你真正的危机感是什么。

答:为什么不投资上游企业?因为我们专注于我们比较擅长而且能够做好的产业。无论从技术实力还是经济实力,我们做多晶硅都没有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做呢?因为上下游都有的企业只是短期的效应。尤其像有的公司从硅片开始一直做下游,但是主业还是硅片,它可能60%或者80%的业务还是来自于硅片,只有20%来自于其他的。10年以后我们电池的产能是10个G瓦,你能保证你的硅片都按照这个规模放大吗?不可能的。我们有时候要做一些思考,就是将来产业的模式是什么。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把将来产业模式考虑清楚的话,那你就会很清楚要做什么事情。

刚才你讲危机感,我的危机感就是来自公司内部的管理和人才,这就是危机感。一家公司最后如果因为快速发展造成消化不良,那么这家公司就会停滞不前。我目前的危机感就是缺乏人才。因为尚德企业文化已经到了靠人才凝聚的阶段,我们现在把企业文化做好的话,那么就会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2006年8月29日)

海外并购

傅成玉

演讲者

傅成玉,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从1982年加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开始,傅成玉先生在石油行业已经有30年以上的成功管理经验,他以出色的管理能力和过人的胆识,将中海油打造成了世界公认的跨国公司。2005年由傅成玉发起了中国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被国际媒体认为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大家进行交流,我觉得我站在这儿不太合适,一个是大家都是成功人士,特别是企业界的一些老总,你们在经营过程当中的体会可能更深,民营企业家们通过打拼走到今天,我想你们的体会比我还多。今天可能我侧重跟大家做一个沟通和交流。因为在来之前,我多次打听大家要听什么,我不希望我说了半天,却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一定要说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给我的答复是并购。这可能就是因为中海油去年收购优尼科(Unocal)的动静大了点,不仅仅在国内,包括我现在出国,人家问的主要还是这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