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中国企业怎么管> 第19章 有效执行产生最佳效益(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有效执行产生最佳效益(3)(3 / 3)

地步,要记清楚。

第三步,比较名实。我们常说的“名不副实”、“实至名归”一类的词,就是表明名实之间有差距。这一步就是比较标准跟实际情形有没有差距,如果实际情况符合标准,那就是名、实相副,如果实际情况不符合标准,那就表示名、实是有差距的。

第四步,名、实如果不副的话,就来分辨名实的差距有多大,看看实况的进行跟原定的标准相比有什么偏差,并用数字表现出来。

第五步,促使名实相副。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校正措施,使差异减到最低,最好消失掉。控制做得好,就是名实相副。从执行者的角度说,接到工作以后,首先要判断,是不是直接主管交办的。如果是,可以当面跟他商量,觉得没有问题即可照办。如果不是的话,就要想想要不要请示,如果不请示就要自己负责,要请示就跟顶头主管谈一谈。然后再考虑自己有没有潜力可言,要不要改变工作计划。如果原计划很好,就照原计划去做;如果要改变,就想想自己有没有能力改变;如果没有能力改变,就寻求帮助。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决定应该怎么做了。

总之,不管别人如何控制我们,我们最好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因为我们既然不希望别人来控制我们,我们就要自我控制,把自己控制到符合企业的要求、符合团体的目标,我想别人再怎么控制,我们也都无所谓了。

时时控制不如实施目标管理

中国人喜欢自动,这种说法跟一般人认为中国人很被动的看法刚好相反。从实质上讲,中国人是自动自发的。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每个中国人都喜欢做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很显然也是不能被管的。

很多人都在抱怨主管管得太多:“主管其实懂得不多,但是什么都喜欢管。”而有人也喜欢吹牛说:“你看,我们老板根本就不管我。”老板不管,才是无上的光荣。我们大概很少听到有人说:“唉,我们老板对我非常不放心,什么事情都盯得死死的,寸步不离。”这实在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中国人喜欢自动,你一管他,他就变得被动。中国人一被动起来,心里就不愉快,做事情就不起劲儿。这就是我们不能强迫中国人做事情的原因。

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向往的最高境界。所以,要说控制,我想无形的控制对中国人来讲应该是最有用的。我们在一定的规范里面,使中国人能够自动、自主,就叫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也是被很多人误解的,他们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那还谈什么管理呢?实际上,无为如果能够无不为,则是真正的自动自发的管理。管理者不需要事必躬亲,而是分层负责,发挥整体的智慧和团队精神,让大家自我控制。管理者对下属不需要采取监督、管制的措施,而是依赖下属,让下属自动自发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包括企划、执行,都纳入自我控制的范围,一切由下属自主,充分满足下属的需求,这种自动管理最能够满足我们自动自发的民族性。

无为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说什么事情事先我们都要周详地考虑,要有妥当的安排,同时要有仔细的布置。经过这样充分的准备,我们就可以有很好的范围和标准,使下属能够自动自发,我们也能够放心了。

目标管理真正实现自动自发

中国人不能管,中国人喜欢自动,那有没有一套管理方法适合中国人的这种需求呢?目标管理就是最好的方法。

早在1954年,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提出了目标管理,但是当时能够接受的人并不多。几年后,美国的另一位管理大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企业的人性面理论,把人性和目标管理融合起来,注入了新的气息。我想,有了人性面以后,目标管理就会越来越符合中国人的个性。

我们的企业管理严格说起来是分两大派的:一派以工作为中心,动不动就问你的工作做好没有,把人不当一回事;另外一派以人为中心,比较注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的存在。换句话说,一个偏重于好好做事,另一个偏重于好好做人。很多人陷入这种二选一的陷阱,或者认为如果以工作为中心,就没有办法顾虑到人际关系,因此就笑那些只重视人际关系的人,工作一塌糊涂;或者认为既然重视人,难免会比较柔和,就会因为和谐而把时间耽误了,因此业绩恐怕就没有工作导向那么有效。

现在我们先来把这两种观点的缺失作一个比较。

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有两个很明显的缺陷:其一是很容易走向官僚化;其二是很容易使员工失去工作意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