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杨某既然作出了奖励的承诺书,而且还是书面的,白纸黑字,后来又给否定了,可见企业的诚信堪忧。在这样的打击下,不管谢某最后是不是拿到了应得的利益,他和公司之间的感情,显然已经一刀两断。
有这样的员工管理模式,就会造就越来越多对企业怀恨在心的员工,不管他们还在企业或者已经离开了企业,他们都已经和企业离心离德,是不定时的炸弹,是企业的掘墓人。
因此,企业可以没啥利润,但不能没有诚信;企业可以有承诺,但不可以不兑现;企业可以有员工流失,但不可以让走的都成仇人。
2员工掌握公司的硬伤
2011年8月19日,一篇题为《内部文件曝国企16辆公车被外借:总价超900万》的批评报道登上了搜狐等各大门户站的首页新闻推荐。一家由水利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方出资组建的国企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公司被员工端了出来。
8月7日,百度山西吧一篇名为《腐败的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公司》的帖子贴出了7张照片,其中两张是信件,另外5张是名为“公司管辖行政车辆一览表”的统计资料。
信件由7人联名写就,他们自称是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的老员工,为公司服务多年,因不同意劳务派遣,近期被公司辞退。
《新京报》记者与联名信上签字者的其中三人取得联系。三人称,车辆一览表是2010年上级监管部门对公司进行清产核资时制成的,用以统计公司公务用车的数据,曾发布在员工内部办公系统中。
表格显示,所有公务用车中有16辆不在公司使用范围。一名联名签字者称,看到表格才知道,公司有些车辆直接就被别人拿去用了,“我们都没见过”。表格中信息表明,该表格共登记了111辆车的信息,并在末尾标注:“不在公司使用的车辆16辆,总价值921万元。”表格中未明确标注哪些车辆不在公司使用。记者统计未登记管理人的车辆有12辆,而标注车档案不在公司的车辆有9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司总经理工作部主任项继承又一再支支吾吾,然后说,这个表格是统计人员统计的,自己统计的东西,没有盖章,不算正式文件。
这个事件不难处理,但至于怎么处理,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但这件危机本身暴露出来的管理漏洞,却几乎全面反映了员工挖单位墙脚的各个方面。换句话说,该公司在对员工危机的管理方面,基本上一无是处。
首先,该公司对不同意劳务派遣的员工,而且是老员工,肯定是采取了野蛮的处理方式,因为结果是,辞退。而且愿意出头联名的就有7人,可见也是大动作。
其次,这7名员工都不是公司的重要岗位,不具备了解公司重要信息的条件,但公司用车的情况,居然成为员工内部办公系统中的常规文件。对此,我们还能说什么?
再次,该公司对公车外借这种不正常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直到被员工捅出来,被媒体报道出来。
最后,从发帖到媒体采访报道,也将近有10天时间,该公司却没有用行动解决问题或进行其他应对,甚至没有准备可能的媒体采访,以致记者电话打过来时,被采访人还支支吾吾,最后让“没有盖章,不算正式文件”这样的可笑结论大白于天下。
当然,打死万家寨的人,怕也不太可能想到:现在危机事件增多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员工们日益增长的危机投诉智慧,和单位领导们榆木疙瘩一样毫无长进的危机应对手段之间的必然结果。别看只是几个被开除的员工,他们要么是聪明,要么是有高人指点,所以曝光的内容,并不是他们被辞退了这件事--这件事说起来,估计一是不新鲜,二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不清。他们避左右而言他,直接揭你丑。这已经是一般公关公司的水平了。
因此,总经理在面对员工的时候,要谦卑,因为大家是互相帮忙做事挣钱的,没必要见面如仇。即使对一些确实需要“解决”的员工,也要尽可能绵里藏针,能不撕破脸就尽量不要撕破。把人逼上绝路还吐口唾沫的结果只有一个,逼人拼命。
那这个案例给总经理们什么启示呢?一定要做好制度建设。
制度可能不是最好的管理,但一定是最基本的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要是没有制度作为基本前提,肯定就是乱套管理。所以,不管是责任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都必须明文、明确、明示,并明明白白地执行。有了相关制度,该走人的走人,无话可说;该不知道的不知道,员工也不会强求。所以,好的制度,能减少大部分危机。
当然,制度也包括发言人制度、采访和危机应对制度。要是有个不靠谱的发言人,没事都能惹出事来。
3.员工工作会有失误
绝大部分员工是忠诚的,他们以公司为家,以公司为工作的全部,没有杂念,把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高度统一:他们总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但员工都是人,活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