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而干活的人,总会出错,除非不干活。
一般的员工出错,也就出个把次品,或者文件重写一遍,影响不大。但如果是关键岗位的员工出错,就可能造成公司媒体关系的损失,也就是将家丑外扬。
而有的时候,比较高层的员工,甚至是公司的决策层,会直接导致公司在公共关系上的重大失误。
2011年8月初,故宫“损坏国宝门”又被揭开,说是在检测过程中,因为操作失误,一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被挤成了六瓣。挤就挤了吧,还瞒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这种事是必须及时汇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的,但26天过去了,谁也不知道。可惜,这事最终是由媒体给曝光出来的,主管部门也被蒙在鼓里。
媒体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国内同行专家也碍于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太愿意出面直接批评故宫,但这倒难不倒媒体,他们不远万里,采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专家。结果人家说了,一是该操作者就是业余选手水平,不能跟上发条似的,玩命儿拧;二是打死他都不应该把真品放上去检测,有碎片可以拿碎片,没碎片拿相关或相近产品碎片等。反正一句话,即故宫家大业大,没把个把国宝当回事儿。
这事还得到了印证。友龙灿在博客中说,故宫近年发生四起文物人为损坏事件,导致多件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遗弃,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文物。故宫也不敢张口就否定了,顿时傻眼了。于是“相关人士”赶紧说,这“四起文物损坏事件”的事马上调查,有情况就报告。这缓兵之计,倒用得不错。
可惜故宫在公共关系水平上,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光会缓,可缓完之后,兵还是兵,你不想办法,兵是不会主动撤的呀。
居然,就是不明白。
2011年对故宫来说,绝对是流年不利。从“失窃门”起步,紧跟着是“会所门”,然后又因“失窃门”连带出“错字门”:这真是个没有文化的文化单位。
这还没完呢。“破损门”+“瞒报门”,又牵出“拍卖门”,说故宫私自拍卖国家文物创收。这个罪过,其领导也扛不起了,所以,只有一个结果:死扛。打死不承认,第一时间就矢口否认。
这事可以理解。这要是敢认,那故宫的各级领导,怕都没得混了。
我们回头来看看这些事,万事都从“失窃门”开始的。这是分析的第一把钥匙。没有“失窃门”这引子,媒体的兴趣不往故宫这边放,那么既然都摔4个了,再压碎一个,又算什么呢?故宫居然失窃了,而且是个不那么专业的窃贼,用不那么专业的手法,而且碰到内保人员了,还能逃掉,从16米高的墙上飘到地上后,人没事,盗的东西也没事。说实在的,对故宫来说,除非内外勾结,否则太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