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化对接当然还有艰难的路要走。应对入世压力,得到最大收益只是第一步,而乐观向上的心态则是我们克服前行障碍的有力支撑。消极悲观是没有出路的。
我选了两个案例研究这一历史时期。
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中基”)是一家番茄酱生产与加工企业。2000年我们进场咨询时,它还是一个小外贸公司重组而来的新手,天天在研究入世以后怎么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但是,短短几年间,新中基在全球的地位如日中天,无人可比。目前,公司的规模已达50万吨加工能力,居全球第一。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外运”)是一家以外贸运输为主业的大型物流服务公司。1997年,我们为它做咨询顾问,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因与全球市场接轨而产生的危机意识,“入世危机”是全公司最常用的词汇。1998年,中外运制定了自己的物流产业发展战略,提出10年达到100亿元的收入目标,许多人对此半信半疑;而到了2006年,公司收入已突破460亿元;2009年,中外运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合并重组,改名为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营业收入为94651亿元,截至2010年年底,资产总额为116554亿元。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入世冲击波的产物,是在入世压力与挑战面前崛起的本土大公司的故事。从1999年到2005年,中国企业的入市危机感迅速转化为入世机会观,从被动性地接受入世,到迎来几年之后产业大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成功接轨。
●17
新中基:企业家与自我提升力
新中基的崛起
新疆的番茄种植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所以新疆地区有大量农民种植番茄,并且出现了数百家番茄酱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20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番茄酱加工企业绝大多数在欧美地区,但由于番茄的种植、加工成本过高,欧美番茄酱生产企业从80年代开始纷纷外移。当时的外移趋势是聚焦到与新疆同一纬度的土耳其,整个产业布局处于大变动之中。
在此期间,揭开“红色产业”整合序幕的是新疆德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扶植下,新疆德隆开启了红色产业系统化产业重组的历程。首先,新疆德隆收购了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以这家上市公司为核心,全面进军红色产业--收购兼并新疆混乱竞争的中小型番茄酱加工企业,整合起7万吨的生产能力。当时,中国番茄酱出口只有5万吨,7万吨能力无疑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概念。在整合完成后,新疆德隆向两极扩张,一极开拓全球市场,另一极推动自治区政府组织农民进行科学化种植和规模化管理,把番茄的种植基地紧紧抓在手里。两极共同运作的直接结果就是刺激了新疆屯河的股票不断升值。随后,新疆屯河通过股市募资,全面更新设备,投资建设了22万吨产量的大型现代化工厂。在技术水平、能力和规模效益方面,远远超过了土耳其,成为具有明显后发优势的大型番茄酱企业。
尽管如此,新疆屯河也只是整合了新疆地区番茄酱的半壁江山。因为新疆的行政体系颇为特别,生产建设兵团属于中国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单位,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受中国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双重领导。大批兵团下属师、团一级也建立众多番茄酱加工企业,并有兵团所属的大量农民种植的番茄基地。因此,新疆屯河完成整合后,难免又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压力。盲目杀价竞争的局面并未根本扭转。这使新疆屯河在大规模投资后,面对着巨额亏损的压力。所以怎样把建设兵团的番茄酱产业整合到位,形成大公司规范竞争的格局,就成了企业市场生存的前提问题。
新中基是一家以番茄酱贸易起家的公司,在与独联体和俄罗斯的贸易中,完成了原始积累。以此为基础,新中基从建设兵团获得了上市指标,把兵团所属的多家番茄酱企业打包重组,并整合了许多无关的企业,实现了上市融资。
新中基的创业者是刘一,一个看似随意、潇洒,实际却极具商业天赋和经营智慧的老板。第一次见他是在1999年,我们谈论的热题是他的老本行--外贸,研究入世之后中国与欧美、与独联体、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格局是否会有变化。这时,新疆德隆的战略思路已经成形,新疆屯河要借助入世进军全球,用中国制造的番茄酱征服世界。为此,我们以极其乐观的态度宣传新疆德隆经验,认为入世对这一产业利大于弊。刘一在受到思想启发时,憨厚的笑容中会瞬间迸发出强烈的激情,其天赋和智慧也随即展露,给人很大的交谈成就感。那次谈话促成了我们一单成交最快、金额最高、到款最快的咨询项目。三天后我们就飞往新疆进行诊断了。
10年之后再看新中基,它已是一家以番茄原酱为基础,以番茄制品深加工为重要业务,集番茄种植、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00年到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