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李肃说中国企业的活法> 第28章 应对入世与市场国际接轨(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应对入世与市场国际接轨(1)(1 / 1)

1999年到2001年,中国企业面对入世心情沉重,我国的经济理论家们对此也缺少全球视野的整体判断。我们这些身处第一线的咨询家和投行家,也不可能有先知先觉的预言。但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中国企业界千头万绪的实践中,我们最先感知到了重要的一点:中国是加入WTO的最大受益国;中国的企业在入世后,已经发生了全球竞争地位上的重大变化。

2008年年初,我在中外名家论坛上做专题发言,讲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谈及中国轻纺制造业、资源能源业、重化加工业、金融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业的升级过程,认为中国入世后的30年,将是产业全面升级、企业竞争力不断向国际接轨的30年,并最终实现超日赶美的和平崛起。

当我依次讲解了中国企业30年发展概要,中国企业曾有的落差与其惊人的学习能力,中国企业有什么样的国际竞争潜力,中国企业在不断崛起并赢得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环境四个问题之后,又系统介绍并评价了中国企业界在经济生活中已经和正在形成的“四大竞争力文化”,即无人能敌的制造力文化,大幅度扩张的资源力文化,快速提升的金融力文化和潜力惊人的创新力文化等,使在场的点评嘉宾和提问观众一方面备觉震撼,另一方面又颇有质疑。他们似乎觉得,我的结论,即“今后30年将是中国全面走向全球竞争,并不断产生出自有跨国公司的时代”这样一个结论,有些过于乐观了。他们特别认为,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企业无论从技术能力、管理水准还是市场能量等方面,特别是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操作能力上,都与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相距甚远,因此现在就提“今后30年的中国世纪”令人生疑。有人提出,即使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绝大多数也仍是局限于国内市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倍感艰难也备受挫折。

我的回答很明确。1989年年初,我带了一批上海企业家到温州开民营经济研讨会,上海国有大企业领导们对浙江民营私企小作坊简直不屑一顾;但仅仅七八年后,温州的小作坊中很多变成了大企业,成了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基地,而当年上海的名牌大国企反倒在江浙民企的竞争中灰飞烟灭了。因此我们绝对不能随意低估中国民企的学习力和成长力,不要对中国企业国际对接和形成国际化竞争力的方式想当然。中国优秀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对接上,已跟20年甚至跟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整体经济和多种产业的迅速崛起,给了我们接纳全球产业转移的一次又一次重大机会。中国人和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清醒而明智地抓住这些机会,在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中给出更多的精彩表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