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到1996年,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大起与大落的铺垫,随后而来的是彼此呼应、相辅相成的改革大潮。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我国改革沿着两条线索前行:在政府层面的改革主线是中央政府主导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它启动实施了号称“现代市场经济框架改革”的五大体制改革,包括财税体制改革、金融(外汇)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价格体制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税收体制改革,由于比照市场发达国家推行了规范化的中央地方分税制,结束了中央对地方放权让利的承包制时代。与此对应,在企业层面的改革主线更为壮观,国退民进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
90年代后期的国退民进,是在三种强大动力的“拉”与“推”中前行的。
第一动力:中央政府产业政策的全面转变与房地产业的全面复苏。我们公司有一位非常推崇咨询业的客户,在经济衰退的大落时期倾家荡产,他把最后1万元钱交给老婆,自己到北京参加培训,听了万科房地产的经典案例,马上将讲课的咨询大师请来。没钱付咨询费,他就将汽车押给银行,借出了30万元的首付款,做出了一个精彩的房地产策划,并以此打通了政府,拿到土地后抵押给银行取得贷款,一把运作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天,他已经成了专事园区开发的地产商,号称拥有100多万亩的土地在手中运营。
在90年代后期,中央政府因经济衰退而助推房地产业的发展,出台各种扶植政策。地方政府因体制改革而全面退出直接经济活动,其手中最后的经济权力--土地审批权,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民营经济则在这里找到了重要的生长沃土。时至今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早已不再是国有企业的天下,国退民进的过程以增量生长为主导,在房地产行业得以完成。
第二动力:地方政府的职能结构全面转换,使各地政府间竞争日趋激烈,急于招商引资,急于发展经济。这时,城市国企的衰退,转化成乡镇民企发展的重大契机。正是基于这种环境,1989年上海国有企业家与温州民营小作坊之争,开始发生重大逆转并日渐明朗,上海名牌名企相继烟消云散,温州制造业走向了世界,各地政府间的竞争导致了政府经济向民营经济的巨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