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区域经济发展难点问题研究> 第33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2)(1 / 3)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开发。一些发达国家在构建其金融体系时,根据区域经济的结构,相应地、及时地调整金融体系的结构,使金融体系的结构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要求,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开发。

1.建立强有力的相对独立的多元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如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将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个地区设立一家联邦储备银行为该地区的中央银行,并在各自辖区内的一些重要银行设立相应的分行。这种格局中的联邦储备银行不受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管辖,在业务上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负责组织和管理区内的金融活动。这种多元式的中央银行制度,有利于区域性中央银行根据区域经济开发的需要。提供金融支持。

2.设置专门的区域性政策金融机构

根据区域性开发的总体规划,结合区域经济开发的具体目标,设置专门服务于特定区域开发目标的区域性政策金融机构。如意大利为了开发其南方落后地区,专门设立了南方租赁公司,主要目的是专为南方地区的中小企业优惠出租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流水线。再如日本为了开发冲绳地区,开设了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有力地支持了冲绳地区经济的发展。

3.设立非营利性的向重点产业倾斜的开发银行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存在着几个或多个产业部门,在区域产业体系中处于主导产业的部门,对区域经济的驱动作用较大,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于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向全面合理方向演进的主导产业,往往是区域经济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它承担着全国地域分工的重大任务,并且有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力。非营利性的开发银行就是为了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而设立的。如日本在1951年成立了开发银行。专门为重点产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曾在20世纪世纪中期大力支援过石油化工产业。对日本东海道地区石化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金融政策的区域化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开发,除采用积极的区域性财政政策予以支持外,还要采用积极的区域性金融政策,也就是说,要把国家用于宏观调控的金融政策区域化。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金融政策区域化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贴现率的区域化

在美国,由于多元型银行体系的存在,各个区域性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地区经济开发的不同程度,可以自行确定不同的贴现率,通过对贴现率的调整以期促进区域性投资的增长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存款准备金率的区域化

以美国为例,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观现实,美国银行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如在1937年.美国银行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类地区。确定中央储备城市的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26%,储备城市为20%,其他地区为14%,显然,这种准备金率的确定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开发。

3.利率政策的区域化

为了发展区域经济,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区域经济,发达国家在区域经济的开发中往往采用有差别的利率政策,各国采用最多的是低利率政策。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法国为了复兴老工业地区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计划,并且专门设立了“再工业化”贷款基金,以优惠的利率发放贷款。对于直接发放给企业的贷款,通常利率为16%,而这种区域性优赢利率约为10%;对于间接发放的贷款,利率一般12%~14%。

(三)政府对区域开发贷款提供担保

在区域经济开发阶段,区域经济主体的信用有个逐步树立和确定的过程。由于商业银行对“三性”特点的追求,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发放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但如果政府对企业贷款提供信贷担保,商业银行还是比较乐意发放担保贷款的,这样,既保证了地区经济开发对资金的需求,又保证了商业银行贷款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如美国曾对那些向区域经济开发地区贷款的私人银行提供高达90%的贷款保险。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也经常出面为开发地区的企业提供担保贷款。

四、美国区域经济的均衡政策

(一)美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

1.20世纪30年代的区域经济状况

美国的经济区域由北部、西部、南部三大区构成。20世纪30年代,北部经济最发达,工业体系完备,商业规模巨大。资本市场活跃,人力资源丰富,交通、金融、保险、邮电等功能齐全,发展速度很快。西部自然条件较好.物质资源充裕,能源工业发达,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土地占全国的1/2,人口仅为全国的17%。地广人稀,发展潜力巨大。建国初期,南部是比较发达的地区,但由于黑奴制度的束缚,其发展速度缓慢,只有一些分散的工业中心,形不成北部所拥有的那种零部件和半成品相互交错的协作体系,主要提供农林矿原料、半成品及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南部自然条件较差,阿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