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理论,大管理> 第21章 权威暗示效应: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权威暗示效应: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1)(2 / 3)

乐观预期的言论。譬如说,巴菲特在2008年10月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股价都显得十分合理。当其他人都感到害怕的时候,投资机会就已经到来。”诸如此类的言论经过“股神”的嘴说出来,自然会有不同的分量。再加上当时他旗下公司及他自己高调抄底的行动,比如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和通用电气的股票。这对于众多正莫衷一是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黑暗中的曙光。他当时的言论与行为的蛊惑力到底有多大?令多少人跟着“套牢”?这些跟随者的损失有多大?没有人知道!

巴菲特在致股东信里认了错,信上说的都是白纸黑字无法抵赖的错误投资行为。但对于自己在美国金融危机已现危重的局势下的多番不负责任的表述,却无片言致歉。或许这也与美国人重证据的习惯相关,因为谁也没有要求你跟着他的言论走。如果你也兴冲冲跟着股神抄底了,那也只能自认倒霉。

但巴菲特说那些话不仅仅是判断失误那么简单。在2008年10月份的投资行为中,他斥资80余亿美元购入的两家公司的股票,都给了他极大优惠和让步。如他购入的都是“永久性优先股”,可获得公司支付的10%的高额股息,公司还可在三年后溢价10%回购。因此即便金融危机当前,其中一家公司对巴菲特投资该公司股票仍不遗余力地加以宣传,而巴菲特购买的优先股已使他稳稳当当获得5亿美元的纯收益。普通投资者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么?当然不能。因此他们懵懂地跟着“股神”走,运气绝不会有他那么好,有句俗话说得好: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呢!

很多金融投资人都喜欢跟着被冠以“股神”的巴菲特走,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权威之所以权威就在于他们有独到的地方,跟着他们肯定没错;另一方面,即使出错,反正权威也出错了,人们的心理也就平衡了。但这种心理在管理决策中是大忌,领导者一定要懂得及时规避此心理,以免带领企业犯了大错误。

具体的应用和需注意的地方

在如今的商场中,一个企业只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对手如林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领导者身负企业的经营管理之要务,出现一个错误,其影响就不会小,严重者将直接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因此领导者若走不出“权威暗示效应”,即使不被“权威”所误,也只能跟在“权威”的后面捡一些残羹剩饭。

所以,领导者深入了解并预防“权威暗示效应”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来说,领导者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1.权威暗示的宣传作用

1988年1月3日,“派克”笔在苏联《莫斯科新闻》上做了个整版厂告,标题为“笔比剑更强”,画面是1987年底两国首脑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用派克笔签署销毁中程导弹条约的大幅照片。美国“派克”笔一贯采用权威策略进行广告表现,并常常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使“派克”带上历史感的色彩,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见证者。

正所谓:“人微言轻、人贵言重”,人们都有一种“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往往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种安全感,从而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正是基于这种“安全心理”,人们在收看广告时,如果看到广告里有所谓的“名人”、“专家”,他们会认同其所说的广告词。这种宣传作用较之单纯的广告宣传更为有效。

所以,许多企业在竞争中常采取的广告策略通常就是“权威暗示效应”,他们利用有影响力的人物或事件来推荐证明广告产品的品质,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敦促人们的购买行为。

2.做一名有主见的领导

“要想不让人牵着鼻子走,首先自己要有主见”。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专家怎么说”,“权威如何说”,这样的话语在管理过程中固然重要,但领导者一定要做一名有个人主见的领导者,切勿:“人云亦云”。假设一名领导者盲目听取了巴菲特关于抄底的言论,恐怕他现在已经赔的血本无归。

不可否认,权威的言论在特定时期特定阶段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权威的言论就是真理。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领导者作为领导整个团队的“鲦鱼”,他的观点左右整个团队的观点走向。如果领导者盲目迷信权威的话语,盲从专家的建议,恐怕这名没有主见的领导者将无所适从。因为这样的领导周围肯定聚集着一批专家、权威,每一名权威、专家各执一词,领导者自然无法确定到底谁的正确,也就无法决定采取哪位专家的建议了。

3.做一名“权威”的领导

领导者在明白“权威暗示效应”的同时,可以有效使用这种效应进行管理。领导者不能盲信盲从权威的话语,但可以将自己树立成“权威”的形象,进而影响下属的工作。在管理者“权威形象”的暗示下,员工很容易接受他们的看法而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通常,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管理人员也肯定是企业的权威,领导者也大可利用权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