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理论,大管理> 第21章 权威暗示效应: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权威暗示效应: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1)(1 / 3)

该理论的出处、原意、喻意

在心目中的某个权威面前,我们往往会很自然地信服他的话,即使他说的不太正确,我们也觉得他说的没错,从而盲目地跟从他。这就是“权威暗示效应”造成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缓缓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这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许多时候,我们都会受到权威暗示效应的影响。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源于对事实的坚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对真理坚持到底。这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经常提到的“权威暗示效应”。它告诉我们:面对权威,我们可以尊敬,可以看重,但必须要保持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进行分析和辨别,否则,就会在“权威暗示”下彻底丧失自我,失去自主。

在决策中的作用

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人常常会迷失自我,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在某些情况下,人们还会因为“权威暗示效应”的影响而作出倾向于权威的错误判断。

如在我们心上中敬仰的权威人士的说教等暗示下,我们就很容易接受他们的看法而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如果我们在决策中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越是在权威面前,我们越要能理智看待问题,并且在决策中也要能以一种审视的目光和谨慎的态度对待权威的言论等传递给我们的暗示,以求不受权威的某些错误暗示的影响,将决策做得科学而适用。

案例一:敢于挑战权威,却成得力助手

对于员工而言,一定要有认真对待工作的心态,应该相信实际而不是迷信于权威,要知道领导者身边不缺少那种虚与委蛇,摇头摆尾的人,优秀领导者真正缺少的是那种能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问题的好员工。

小王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被分到一家大医院实习。一天,医院里接收了一个转院的生命垂危的病人,便马上安排抢救,小王作为实习护士被安排做一位外科手术专家的助手,这位专家也是该院的院长。

复杂的手术进行了近10个小时,终于快结束了,只剩下最后一道程序——缝合。这时,小王发现盘子里的纱布只有9块,应该还有1块的啊?!小王赶紧严肃地对院长说:“院长,我们用了10块纱布,可是您只取出了9块,要不要再检查一下?”院长看了她一眼,但是没有理睬她的话,说道:“继续,准备缝合!”

一边是盘子里确凿的9块纱布,一边是作为专家的院长,按说院长不可能犯如此幼稚的错误啊?到底该不该说?小王一时打起了鼓。几秒种后,小王终于下定决心,她又继续说道:“做医生要对病人负责任,你们不能这样做!在找到第10块纱布之前,不能缝合!”

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这个不过是个实习生的小护士。这时,一直表现得很冷漠的院长微笑了一下,举起了左手,手上拿着一块纱布!这时他说:“第10块纱布在我手里,别担心,缝合吧!”

手术结束后,院长决定让小护士留在医院成为一名正式员工。原来,那天院长是故意考验一下现场的工作人员,看他们是否为了病人的安全敢于挑战院长的权威,这代表了她们能不能认真对待工作和患者。结果这位院长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自己最合格的助手。

作为一个在医院实习的新来的小护士,通常在面对院长时的心理会是:他是权威,他是专家,他是院长。但这位小护士面对院长的失误提出了质疑,她没有迷信专家的技术,而是以对待工作就要认真的态度,大胆为病人考虑向院长提意见,才得到了院长的肯定。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做什么事情,其实都应该学习这位小护士的态度。

案例二:“股神”也是人,迷信被套牢

在金融投资领域,过度迷信权威而倒致失败的典型案例莫过于2008年金融危机下“股神”巴菲特跌倒而给全球投资人带来的打击了。

巴菲特是美国最成功的金融投资家之一,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也是风靡世界。

但巴菲特是人不是神。巴菲特在2008年发9月至10月时,在各种场合发布了大量关于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