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理论,大管理> 第13章 理论中的用权方法 (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理论中的用权方法 (3)(1 / 3)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在国家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得到了传承。康塞汀的继任者——罗伯特·斯图尔特上任后也继承了前任深入工人中间访问的传统。他每年都去各个工厂一次,并和每个员工交谈一次,员工们只要有什么闹心的话,都不必堵在心里,而是可以向总裁全部倾述。不但如此,据公司总部值勤人员说,在深更半夜时他们常常能看到一个身影出现在公司,那就是罗伯特·斯图尔特,他是来和那些上第3班的员工交谈的。

领导者要知道,员工日常工作中因为任务、人事、福利等问题肯定会产生不满情绪,这就像静电一样,积累太长时间会对让员工对工作产生厌恶情绪,而如果这样的员工数量多了,就会对整个组织产生威胁。而领导者与员工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不但能够帮助领导者了解员工在想什么,也能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牢骚和不满发泄出来,这就产生了“避雷针效应”,整个系统才能平安无虞。

具体的应用和需注意的地方

本书第一章第四节“牢骚效应”提到,员工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牢骚。牢骚如果得不到重视或者排解,最终累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引发无法收拾的局面。而“避雷针效应”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负责把员工的牢骚排解出来的途径。

在要求团队配合的企业中,领导者应该深谙“避雷针效应”的作用,只有有效规避风险,加强沟通,才能将各种矛盾疏导出去,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具体来说要做到:

1.沟通也要有胆识

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绝不能躲闪、回避企业中沟通不畅的问题,更不能见了矛盾绕着走,而应采取疏导方式进行妥善处理,这是对领导者胆识品质的一个测定,也是对其领导艺术是否高超的一个检验。

所谓“胆”,就是在任何矛盾面前,要敢于正视矛盾,不回避矛盾,坚持原则,解决矛盾,表现出高度的负责精神。所谓“识”,就是要能够洞若观火,明察秋毫,摸清矛盾冲突的来龙去脉,最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如若矛盾已然激化,领导应善于使用相应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沟通消灭隔阂,化干戈为玉帛。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能够正视矛盾,化解矛盾,而且会主动发现矛盾冲突,高效地发挥“避雷针效应”在管理中的疏导作用。

2.鼓励员工进行沟通

有管理学家说:“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就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么做。”企业真正的危险来自于内部,是没人跟你谈危险,如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正是企业中失去了沟通。这如同雷电积聚在天空无处排解一样,一旦遇到较高的物体,它就会击上去,如果没有避雷针,那雷电就有可能将物体击毁。

具体来说,领导者应该鼓励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相沟通。比如,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大家在一起聚会、聊天、互相开玩笑等。世界著名图片社MAGNUM初创时期,主要负责人将办公地点设置在一家咖啡馆的顶层,大家工作之余都会去楼下咖啡馆探讨工作问题、摄影问题,相互间的沟通多种多样。只可惜,随着负责人罗伯特卡帕在越南意外死亡后,整个图片社人员相互之间的沟通日渐减少,多次面临解体的危险。

3.沟通的形式

对于沟通,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沟通双方达成某种协议。因为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其次是被理解。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对方准确地理解自己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意义才是沟通的目的所在。因为沟通双方能否达成一致协议,往往并不是沟通良好与否这一个因素决定的,它还涉及双方根本利益是否一致,价值观是否雷同等其他关键因素。

沟通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类: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工作中,信息的传递靠语言沟通的不超过35%,65%是以非语言沟通方式传达的。语言沟通又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包括对话、会议和演说等。书面沟通包括备忘录、信件,组织内发行的期刊、公告及其他传递书面文字或符号的手段。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某些媒介而不是讲话或文字来传递信息,主要包括身体语言、语音语调等。

4.沟通的方式

在日常的沟通行为中,有时大家虽然进行了交流,但却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这表明沟通出现了障碍,有一些因素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接受。

有人说:“沟通就是我说的便是我所想的,怎么想便怎么说,如果团队同伴不喜欢也没办法!实际上因为团队中成员的多样化和差异性,沟通也需要讲究方式。

领导者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与团队成员沟通,就要在沟通过程中认真感知对方,集中注意力以便信息准确而又及时地传递和接受,避免信息错传和减少接受时信息的损失,同时应培养良好的团队气氛,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这有助于大家真实地传递信息和正确地判断信息,避免因偏激而歪曲信息。

再者,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也很重要。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使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