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理论,大管理> 第6章 理论中的用人之道 (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理论中的用人之道 (6)(1 / 3)

与之类似,德国的一些公司也设立了相关制度,同事和上司在咖啡馆或者啤酒馆消遣时,都会提前设置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大家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和牢骚发泄出来,上司通过这种途径容易掌握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和问题,使企业得到良性的发展。

这种特殊的上下级沟通方法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企业领导者何妨试一下呢?

5.领导的牢骚

员工发牢骚可以向领导抱怨,但是领导有压力或者对某件事情不满应该如何发泄排解?尤其是中层领导,上有高级管理层的压力,下面有基层员工的不满,想发牢骚却又不知道如何排解。

人人都会发牢骚,牢骚的排解也有很多种途径,员工发牢骚只是一种无奈的表达方式,作为管理层面的领导要发牢骚时可以找私人时间单独和相关员工进行沟通,向其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如果来自于上级的某项错误决定,领导者应该态度谦和地向更高级领导表达出自己对该决定的想法,而更高级领导者也应该虚心接受;更高级领导要发泄牢骚,也可向中层领导倾诉。这种种沟通方式对企业人员的压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对企业问题的解决也有促进作用。

总结评述:

员工发牢骚虽是对某些方面的不满,但也是关心公司的表现,哪家公司员工爱发牢骚,往往也说明这家企业具有活力,员工有工作积极性,并且都在为公司着想。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深谙此道理,不要一听到牢骚就心生反感,视而不见,这实际上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只有开诚布公地接纳、解决牢骚,才能让公司运营更加完善,更健康。

美即好效应:不可从属于自我感觉

该理论的出处、原意、喻意

“以貌取人”是人类的共性,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长得美,便很自然地对这个人产生好印象,并从心底里爱戴这个人,这便是“美即好效应”。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只小黑羊和三只小白羊一起生活在农夫家里。三只小白羊常常因自己洁白的皮毛而嘲笑小黑羊:“你看看你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黑的像农夫多年没洗过的旧被褥样!”

小黑羊在这种环境下过的非常不快乐,因为连农夫也不喜欢它,经常喂给它难吃的饲料,给小白羊吃的饲料却香甜可口。不仅这样,每次小白羊因为吵架引起主人注意后,主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先抽它几鞭子,因为主人总是认为小黑羊欺负小白羊。虽然事实相反,但是小黑羊有口难辨,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初春的一天,小黑羊跟着小白羊去野外吃草,走了很远以后大家迷了路,这时候天下起了大雪。小白羊只能躲在灌木丛里相互取暖,小黑羊却只能在灌木丛旁边挨冻。因为雪太厚,它们只能等待农夫来救它们。

农夫上山去寻找小白羊,但是漫山都是白色,农夫根本不知道小白羊们躲在哪儿,突然,农夫发现山上有一个小黑点,于是急忙跑过去,果然是自己最不喜欢的小黑羊。循着声音,农夫也找到了另外三只小白羊。

农夫抱起已经快被冻死的小黑羊感慨的说:“多亏了这只小黑羊了,不然我根本找不到这几只羊了!”

这则寓言的寓意旨在讽刺那些认为“一白遮百丑”的人,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麦克尼尔最早提出了“美即好效应”: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在企业管理中,一个相貌很丑陋的人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工作再努力,其他人也不以为然,而一个相貌美丽的即使业绩再差,其他人也能包容他。“美即好效应”提醒领导者:领导者应该理性对待每一位员工。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这一印象常会偏离事实。看不到优秀背面的东西,就不能很好地解读它。

在用人中的作用

中国有句谚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放在管理上可以理解为,“最美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对于领导者来说,下属中有小白羊也有小黑羊,有白天鹅也有乌鸦,每个人的相貌各有特点,工作能力也各有不同。每个领导者都明白相貌和工作能力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但是并不是每个人能百分之百做到。

2008年下半年,有媒体报道女大学生在找工作前先去整容的比例达到14%,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以貌取人”的客观存在不容忽视。与“美即好效应”相通的是迷信权威、迷信分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的做法是管理的大忌之一。

案例一:罗顿因丑而死,孔子失之子羽

与“美即好效应”相对应的是便是“丑即差效应”,这种效应与“美即好效应”一样普遍存在,所反映的也是一样的道理。

19世纪初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曾经发生过一件在现代人听来不可思议的事件。

在加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奇丑无比的撞钟人名叫罗顿,因为过于丑陋,罗顿只能在钟楼里孤独的呆着。突然有一天,小镇一户居民的母猪产下几头令人诧异的小猪。这几头小猪不仅丑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