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领导管人不可不知的100个心理谋略> 第14章 英雄不问出身,练就鉴别“真”才的火眼金睛(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英雄不问出身,练就鉴别“真”才的火眼金睛(4)(2 / 2)

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乐毅、邹衍和剧辛等一大批贤士纷纷从各自的国家来到燕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现在看来用买马骨的方法来买得千里马,用修筑黄金台的方法来吸引天下的人才,所运用的都是用人中的一种海潮效应。人才乃强国之本。求贤纳士,选人用才,贵在诚心实意。燕昭王采纳郭隗建议,不以“才”小而不敬,敢向天下人昭示自己尊重人才、招募人才的诚心,所以四方贤士纷至沓来,燕国由此日渐强盛,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通常情况下,在人才市场中,人才流动和应聘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增加收入和改善福利条件;二是为了寻找更适合发挥个人才能的工作条件,更好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才已经成为公司发展壮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要想获得人才,不只是把重视人才一句话当作放在口头上说说的事情,更需要领导者扎扎实实地下功夫,深入细致地考虑员工的各种需求,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抓住员工的心。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要是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公司要想得人心,其领导者就要多为既得人才排忧解难,多降“及时雨”,多“雪中送炭”,工作上多放权、多放手,生活上多关怀、多照顾,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归属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员工都有着一颗“驿动的心”,他们的需求也随着人力资源市场情况的涨落和自身条件在不断变化。所以,领导者在探求员工的内心需求时,切忌采用静态的观点和手段,必须从一种动态的观念去了解员工的内心,然后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对企业领导而言,要想吸引人才,招揽人才,仅仅靠高薪当做砝码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给人才配备相应的助手和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等。另外,如果仅仅用高薪来吸引人才,便很难维系和牵住人才,这样只会养成他们“这山看着那山高”的心态,总有一天会经不住别人的高薪诱惑而另攀高枝。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上,要使人才“把根留住”,必须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软”环境的建设。事实证明:人才如庄稼一样,庄稼的生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离不开农民精心的培育,离不开天气的温度、空气的湿度等条件。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企业只有一项真正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因此,我们希望企业均能上演“千金买骨”的故事,若真能如此的话,何须担忧企业不兴旺,事业不发达呢?练就“求贤若渴,识贤如镜”的好名声后,自然就不愁贤士不汇集麾下,也不用担心“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局面不会出现了。只要是有了人才,还担心企业不会成功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